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张晚林 《阴山学刊》2006,19(2):24-29
徐复观对中国画人艺术修养之嬗变的心性学考察,论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一画"之间的精神升进关系,而这种升进正是画人人格修养工夫之所致.在此基础上,徐复观进一步提出"画的究竟义",由此可以解明艺术在以心性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中的根本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22.
徐复观对文化的哲学省察是通过内省证悟的方式而不是外在的观解的方式。正是在这种省察文化的方式中,徐复观见出了中国文化反求诸己的精神或工夫的价值,从而不仅维护了中国文化,更为人类文化的健全发展开出了医治之方。  相似文献   
23.
人既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则这种物质性的存在的调护滋养,即人的幸福问题是任何文化必须重视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方面不能随便抹杀,另一方面不能使其泛滥无节制.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其关键便是为幸福开显一个规导性的场域,使幸福在这个规导性的场域中得其正.通过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的疏解可知,幸福的规导性的场域惟有儒家由道德的主体所开启的人文主义方可确立得起来,而儒家一旦确立起这个场域,则在幸福问题上有"修己"与"治人"的区别,以求仁者心安.这是儒家对幸福问题的解决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2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第一文化,不仅严格把持着中国漫长封建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而且也将以审美为指归的文学纳入了政治轨道。本文拟就对各时代文学的一般性考察,从中看出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文,在儒家伦理道德的压制下走的是怎样的一条扭曲的发展之路的。  相似文献   
25.
政治的客观性是指民主政治中政治运行的规范与律则,牟宗三认为,政治的客观性建立之条件是政权的民主而不是治权的民主。而传统中国乃是一文化单位,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国家,故可有治权的民主,但无政权的民主。这样,牟宗三在《政道与治道》中主张:传统中国要建立政治的客观性,必须由治权的民主转出政权的民主,且是唯一的出路。同时,在现实上,要正视阶级的出现,因为阶级的分化与竞争是转出民主政治的物质条件。但牟宗三又认为,民主政治并非政治的最高形态,故政治又必须从阶级竞争中走出来,在道德理性中获得最后的转进,最后达到政教合一的高级形态。由此,儒家的政治理想应成为人类政治必然可期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26.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是针对孔子个人的重要性而说,乃是对儒家道统之肯定。不过,孔子乃至孟子之于道统确实有重续、扭转与开决之功。由此,道统由外在的文制形态转化为内在的实践精神形态,传道统不过是践仁尽性的工夫。这样,道统人人可传,人人必传,且为人之使命与天职,不然,则天道人伦尽丧。同时,传承道统亦是学者之当为与其文化上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7.
徐复观和牟宗三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因人生经历和生命形态不同以及此条件下学问的触发之“机”不同,而对杜诗分别持颂扬和贬抑态度。但这两种不同评价在终极意义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8.
张晚林 《船山学刊》2003,(2):65-68,89
"行动的一切德性价值的本质,取决于道德法则直接规定意志."①这是康德在道德问题上"截断众流"的论断,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道德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但这里所说的"革命"是针对西方传统道德学说的思考方式而言的.在中国,儒家是自始即默许康德这一论断的.孟子日"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此即已示.由是可知,在道德问题上,不论是康德还是中国的儒家,皆肯认道德行为只对道德法则负责,而不对行为的后果负责,即德性只从"因"上见,不能从"果"上见.  相似文献   
29.
以物质文明为主导的现代化是由思辨理性引发的,其结果是养成量的个人主义与乌合之众,最终导致现代性的危机。要解除这种危机必须由实践理性养成质的个人主义,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为精神文明。基于这种认知,儒家可以在三个方面给精神文明提供价值维度:实践理性下质的个人主义,理性宗教下的社群主义,道德目的论下的天下主义。唯此三者才能造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0.
解决悖论的可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特设的理论路线,一种是面向事物自身的非特设路线,但特设理论路线困难重重,而非特设路线的理论前景光明。由此,进一步可以对罗素的三个悖论进行真实意义上的解决,将这三个所谓悖论排除在可能的逻辑矛盾之外,从而将其从悖论的行列中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