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8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已经陷入到了深度的范式危机之中,急需尽快走出村落,直面中国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最近几年,为了推进人类学民族学成为一门现代学科,我们以老字号这个链接传统与现代的经济社会主体为抓手,以企业人类学为学科基础,推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逐步地摆脱传统理论和方法的桎梏,出现了四种最新发展趋势:一是将老字号个案置于相关行业之中进行分析;二是将老字号研究置于某条老商街甚至整个城市之中进行考量;三是将老字号置于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之中来考察;四是依托第四次革命,推进学科建设的现代化.这些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意味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必将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正在迈向复杂的城市社会和现代组织,已经迈上了学科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相似文献   
32.
33.
人类学最大特点就是如何用分群的方法、分类的角度,而不是个体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在整个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调查研究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质的研究,也要擅长使用量的研究方法.但是最为重要的,人类学研究还应该加强概念提炼.以往的人类学研究都是描述太多,而提炼太少.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需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34.
刘丽珺  张继焦 《创新》2021,15(2):73-83
文化遗产既是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经验与智慧,也可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新古典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剖析文艺类文化遗产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型中呈现出来的多种结构转变和功能变化.在现代社会语境中,文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式多元化,如在城市复兴、特色小镇、文旅演艺、节庆庙会等不同场景或经济社会结构中均有存在,并以原生型、关联型、碎片型等不同的"结构—功能"形式,传承和发展着文艺类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价值.  相似文献   
3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于2014年11月16—17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洛桑灵智多杰,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彭金辉,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秘书长、日本学者小泉润二,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会主席、卡尔加里大学郭世宝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德强,中国社  相似文献   
36.
单就城镇土地制度改革来讲,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中心目标,是建立城镇土地商品化流转制度的前提;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商品化流转制度,则是建立城镇土地收益分配及投入制度的必要条件.城镇土地收益及投入制度的建立,反过来又有助于完善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商品化流转制度.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完整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以陕西洛村的调查资料为实例,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传统农村社会里儿童的社会化问题。文章着重介绍儿童在饮食、排泄、性及性别、活动范围、攻击性行为、家务、农活和学习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描述大人如何看待和控制儿童的言行举止,探讨在特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儿童是怎样通过学习和接受社会规范,在潜移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服从、依赖、压抑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38.
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三个层面*⒇张继焦中国正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结构中复杂的阶层分化和流动,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阐述:第一层面,具体地探讨工人、农民这两个原有大阶级的分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第...  相似文献   
39.
都市人类学①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美国人类学中的一个专业研究领域,在8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了90年代它的影响已经非常广泛,以至于一些学者评论它是“正在逐渐地演变为一门重新整合的社会文化人类学”(Sanjek,1990∶154)。的确,现在我们很难区分“都市”和“非都市”的研究项目,因为通过美国有线新闻(CNN)电视台的报道,世界大事得以迅速被知晓,就业移民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而不断迁移,政治难民为了逃避政府资助的恐怖主义威胁而流亡国外,后现代的旅客们转向追求返朴归真和真实的生态“体验”,这些跨越全球的活动使得地球连成了一个不…  相似文献   
40.
本文将中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置于世界范围内进行纵横比较。首先平行地类比分析中国与第三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①都不愿再作西方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研究对象。②都以本国土著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③对待西方的理论和观点普遍采取多批判、少吸收的态度。④社会和经济的普遍落后,使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迅速发展。其次纵向比较中国与西方的特点,认为我国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是①新兴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前景可观。②理论和观点有待丰富更新。③现代社会的研究有待拓展深化。④深入开展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