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武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功体"指姚合创作于任武功县主簿及富平、万年尉等卑吏期间的以<武功县中作>为代表的闲适类作品.武功体的产生与元和末长庆初的政治局势、文学风貌以及诗人自身的特殊经历均有直接的关系."武功体"是姚合诗歌艺术成熟的标志,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使姚合在中晚唐诗坛上自成一家,并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贾岛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近二十年来贾岛研究更成为唐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无论在生平事迹的考证、诗集的整理、作品真伪的考辨以及关于贾岛诗歌的渊源影响成就地位的探讨、五言律诗的艺术特色、苦吟的解析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贾岛研究也流露出热点过于集中、论辩夹杂意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陈旧、论题简单重复等不少问题。贾岛研究依然拥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学者去发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并称是唐代文学史中一个普遍而又重要的文学现象.唐诗人并称的类型很多,有文笔相称、一时齐名的,有专以诗闻名于当世、才力匹敌的,也有为后学推崇或后世学者在研习唐诗过程中总结归纳而成的.诗人并称是特定时代的诗歌潮流与风格流派兴衰与变迁的缩影.后世诗论家对唐代诗人并称现象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随意到固定、由个别见解到大众认同的漫长历程.随着文学研究史中对诗人并称现象的重视,探求相似、辨析不同以及区分优劣等与并称现象相对应的一系列研究方法也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古典诗学研究领域基本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蝉在贾岛诗歌中除用来营造幽深琐细的意境、烘托凄惨悲凉的氛围以外 ,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蝉在唐诗中分别被寓以了“洁士”、“穷士”、“寒士”及“愁士”等多种象征义。贾岛笔下的蝉不仅是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 ,而且也是与贾岛有着相似命运的置身科场、承受不公、饱经酸楚、孤立无援、受人迫害 ,同时又执著进取的众多寒士形象的化身。东坡“郊寒岛瘦”之评虽然有失片面 ,但若从整体风格和表现内容上讲 ,倒也无可厚非 ;沧浪“虫吟草间”之论 ,则是不能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诗歌潮流以及没有认真考察其象征意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姚合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通过几代学者不断地钻研和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相对于唐代具有相同影响力的其他诗人而言,姚合研究尚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姚合研究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古典文学研究既遭遇困境,又充满生机,这就要求学者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作为引领中晚唐五律新风的姚贾诗派的核心人物,姚合除了诗歌创作上具有被时人普遍接受和欣赏的雅正风格和"一代文宗"的文坛地位之外.因其仕途顺达、性格豁达、人情练达以及积极奖掖扶持后进等因素,而成为一时间后学景仰和追逐的核心,成为姚贾诗派实际上的领袖.贾岛虽然享有一定的诗名,但其卑微的出身、穷困的生活、凄惨的命运、低下的地位、矫激的性格以及被时人认为诗歌僻涩、卓犖偏才等多种原因,虽然得到诗友的同情,但未能成为诗歌流派的领袖.  相似文献   
18.
贾岛坐飞谤责授事迹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岛于开成二年坐飞谤责授遂州长江县主簿,由于正史记录的疏略和笔记野史的离奇敷衍,使得此事在贾岛过世后不久就变得扑朔迷离,令古今众多学者迷惑不解,继而生发了种种猜测曲解之词,最终造成这一史实的真伪难辨.其实,贾岛之责授在唐代并非独有,"无官授黜"可以说是唐代权贵打击正统文人的一种常用手段,晚唐诗人温庭筠也因受此"礼遇"而落魄终生.对于责授的条件,并非一定要官职低于前职才算贬谪,实权、地域、声望、家世、清浊等因素均可以作为变迁的对象.而对贾岛的责授,表面上显示为对其破格重用,而实质上是在名誉方面对其人格进行贬损,地域上使其远离京师安置于凄凉之地,社会层面上使其远离群体而致孤立无援,进而达到排挤打击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人无行”是文学发展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的产生与文学自身“标举兴会、发引性灵”的特性、历代文人社会地位普遍低下以及少数无行文人发迹所引起的不良社会风气等均有一定的联系 ,刘勰根据文人品格普遍缺失的历史状况和针对当时形势更加突出的现实 ,提出了自己的一套人才标准 ,即“贵器用兼文采”、“达于政事”、“文武之术 ,左右惟宜”、“藏器”“待时”“发挥事业”、“穷则独善以垂文 ,达则奉时以骋绩” ,是对儒家传统行为规范的继承和延伸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超常的识见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震英 《学术论坛》2007,(5):140-142
姚贾与元白尽管年龄上相差不多,但在诗歌发展史上,姚贾与元白却并不属于同一个阶段的诗人,从贞元末到元和末是元白诗歌创作的成熟期,而姚贾二人诗歌创作的成熟则起始于长庆年间。故而历代学者都将元白与韩孟一同视为中唐诗坛两种主要潮流的代表,而姚贾通常被视为变革中唐诗风的后劲和晚唐诗风的开启者。其中,贾岛曾投诗元稹请求援引,其他往来并不多,而姚合虽然在仕宦经历、审美情趣、吏隐作风和语言风格上均与乐天有近似之处,但二人在家世、性情、品味、修为、才学上的差异依然是主要的,在诗歌风格上更多地表现为貌合而神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