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2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正确理解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划清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界限;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关键是划清其与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界限。  相似文献   
22.
我国目前有没有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一没有”,见《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第1期《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一文以下简称《再文》);另一种观点是批评前一种观点是“错误的理论观点”,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1期《我国目前还没有走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吗?》一文(以下简称《走文》),尽管这篇长达万言的文章并未出现”已经走出”的文字,但这个观点还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未必妥贴,对我国目前有没有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正确的答…  相似文献   
23.
一九八五年第七期《新华文摘》转载的严秀同志的《“好坏互变律”质疑》一文,正确地指出了几十年来滥用“好坏互变”原理所带来的教训,但文章没有就这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本质性的原因,锋芒直指“好坏互变”原理本身。严文认为,“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是“人造的‘规律’”;“坏事变好事”的提法“不科学”,“根本不具任何普遍意义”。这种对“好坏互变”原理的否定态度,笔者深感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24.
“小康”一词最早见之于成书于公元前 6世纪中叶的《诗经》 ,和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小康”则起之于宋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准较低 ,平均数并不代表大多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万万不可忽视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25.
此文是对孙宝林同志反批评文章《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不容置疑》的答辩。本文认为,在学术研究中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独树一帜”未必不好;与孙宝林同志文章的原则分歧不在于“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是否成立”,而在于能否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确立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并将其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恩格斯没有“深化与拓展”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恩格斯“深化与拓展”的是马克思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指责徐文认为马、恩立场、观点不一致是不实之词;本文进一步否定了列宁“验证”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论。  相似文献   
26.
27.
从社会形态意义上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徐久刚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把共产主义区分为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实践运动三种含义,使人们对共产主义概念的把握更加具体、更为科学。但对于“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似乎至今人们也没有对其不同的含义作出明确的划分。近几年来,以“什么...  相似文献   
2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及其历史依据徐久刚一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理论,不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的产物,而是长期艰辛探索的结果。邓小平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  相似文献   
29.
论邓小平“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思想徐久刚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贯串全书的主线之一。学习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紧紧把握这一主线,了解和掌握邓小平关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思想,以便更好地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0.
《晋阳学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发表的《真理和谬误互含性根据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斯探》),试图从真理的质的规定性和真理的量的规定性的角度来论证真理和谬误的互含性。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该文所提出的论证角度确也能给人一些新的启迪,但结论仍难令人信服,故质疑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