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5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随着民族文学创作的崛起 ,面对全球化语境的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也逐渐改变滞后状态 ,并已硕果骄人。《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的等论著的编撰者们明智地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的偏见 ,客观、公正地将全球文化语境定格在多元共生 ,坚持多元文化人生的立场、高屋建瓴。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行理论检讨、理论建树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52.
回民族心灵铸造范型 --《穆斯林的葬礼》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含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的重要尺度 ,《穆斯林的葬礼》藉着悲剧冲突、文化冲突、内心冲突塑造了韩子奇、梁君璧等在文化意义上达到典型高度或具有典型性的形象 ,表征着回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超越、更新 ,走向现代化的心灵历程。霍达不受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孤立主义、文化激进论和文化保守主义影响和制约 ,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时代高度 ,对民族传统文化采取辩证态度 ,审美地表现和理性地评价不同类型的文化人格 ,礼赞在文化撞击和融合中实现自我超越的大写的“人”。瞩目当今世界文化语境 ,参照新时期回族艺术人物谱系 ,霍达笔下的穆斯林形象堪称重塑民族魂、中国魂的范型  相似文献   
53.
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抱负和追求,它是人生观的核心和方向,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心灵的光和热。理想描写对于人物精神性格的刻划乃至于整个文学创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辞》中就明确要求表现四化创业者的革命理想以及科学态度、高尚情操等精神风貌,为描写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但是在实践上,这个问题长期未获解决,把个人变成精神(理想是其根本标志)的单纯的传声筒者有  相似文献   
54.
创新性·民族性·规范性─—简论民族高校学报特色兼致本刊撰稿人徐其超如今“性”用得很滥,学报也给加了许多性:院校性,内向性,综合性,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现实性,时代性,先进性,开拓性,独创性,创新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效益性,规范性等等,这种...  相似文献   
55.
文艺语体,作为语体的一个子系统,是历史形成的。《伊里亚特》、《奥德赛》和《格萨尔王传》的语音、词语、句法修辞和修辞格,大量而反复使用的表达手段、表达方式均具有形象性、情义性和审美性,开拓创新地成就了完整、规范的文艺语体,在语用体式建构上率先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56.
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以人为本、以现实为本的文学历经蓬勃兴起、多元探索、融汇创新的发展历程;20年间,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由不同民族的老、中、青作家共同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创作出版了无论量和质均达到前所未见水准的作品;取得成就的原因在于全面、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以及创作主体注重自身建设,追求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结合  相似文献   
57.
与全国共振,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学习、借鉴外国文化形成热潮,是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反映,是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实现自我超越的需要,是改革开放时代提供的机缘。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对外国文化的接受也呈全方位摄取、价值取向带多元性和20世纪文化新潮大量引进的态势,但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对“爆炸”的拉丁美洲文学和“崛起”的非洲文学的优先、重点选择。通过取精用宏的学习、思考,四川少数民族作家现代文化精神升华、现代民族文化意识觉醒、现代文学观念不断加深、现代文学表现方法频频使用,已超越传统,跨向现代。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代表作家吉狄马加、阿来、意西泽仁、栗原小荻等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在许多国家出版,获得学术界很高评价,关键在于他们能比较正确地处理“拿来”与识别、适应与认同、借鉴与创造等矛盾关系──这正是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接受外国文化所积累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从张央对神奇康巴风情绘写的价值着眼,结合其生平经历和诗作,揭示其散文的文化内蕴,并探讨其艺术表现原因。藏族文化及康巴人生之源、回族之根和现代意识,铸就着张央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59.
喜马拉雅不是“飞来峰”,领略《奥达的马队》、《最新的和森林有关的复仇故事》等中篇的宏深主题、民族人物形象和自由开放的叙述方式,有助于我们读懂阿来和他的代表新时期长篇小说“艺术峰线”的《尘埃落定》,进而读懂“跬步”和“千里”的辩证法,明白艺术高峰和科学技术高峰等文明灯塔之由来。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和日记体式切入,探究诗人阿库乌雾对印第安古文明历史性衰微的体察、折光、拷问、反诘所达到的审美人类学高度,指出《密西西比河的倾诉》是诗歌和文学人类学联婚的宁馨儿,再次显示了学者型彝、汉双语诗人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