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5篇
民族学   2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是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经国土资源部批准。2002年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确定江油市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城市。笔者的调查及分析表明,该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流转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现有的经济发展理论几乎未涉及"民族因素",即或有所涉及,充其量作为"文化因素"加以处理.经济发展理论忽视"民族因素"成为一种常态."民族经济"便在经济理论中消失得差不多是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23.
农村公共服务农牧民满意度评价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基础,文章以昂仁县秋窝乡通门村、康萨村和洛孔村为调查地点对西藏日喀则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农牧民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医疗卫生类和社会管理类公共服务的农牧民满意度较高;就业社会保障类和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类公共服务农牧民满意度评价较低;文体类、安居工程类、农业生产服务类和教育类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据此,文章提出,应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但重点投入到农牧民急需的公共服务上,并要体现出区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4.
中央财政补助对西藏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西藏1978-2007年数据为基础,对中央财政补助对西藏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央财政补助与西藏GDP、西藏人均GDP以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对西藏宏观经济的影响大于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从脉冲响应函数看,中央财政补助冲击对西藏GDP、人均GDP以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始终具有正向影响,且这种冲击具有拉长的持续效应,即中央财政补助的正向冲击对西藏GDP、人均GDP以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品质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口,而调整品质结构要以产品生产周期理论为指导.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农业结构调整还需要解决农产品生命周期的测评、农产品新品种开发的利益外溢、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6.
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以西藏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的经济发展是典型的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援助西藏,从而使西藏及其居民能够共享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有效保障了西藏的经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本文以西藏为例,系统阐述了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基础、特点、作用机理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7.
西藏金融的发展是西藏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西藏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研究了特殊优惠政策支持下西藏金融发展问题.文章回顾了中央政府给予西藏特殊金融政策,分析了西藏金融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藏金融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即存贷差不断扩大、资金"外流"问题和特殊优惠金融政策"执行难"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斯科特命题"认为"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其结果经常都是彻底的失败。文章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德吉新村整体搬迁的绩效成败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德吉新村村民搬迁前的生存资源使他们处于贫困生活状态,构成政府实施整体搬迁的条件,政府行为的目的与当地农民的期望相互重合。这改变了斯科特假说的致命前提,政府的种种努力贯穿于入住农户的条件,住房的修建、耕地的提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产发展项目的设计以及社会援助等全过程。由此德吉新村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跳跃,农业生产方式走向现代化,非农业活动大量出现,农民出现收入增长与贫困缓解的趋势。同时,德吉新村农民社会方式也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变化,包括村民生活世俗化的出现、村民生育观念的改变、现代消费品进入生活,使得德吉新村的农村社会变迁加速。斯科特所强调的要从农民的视角思考问题在德吉新村也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9.
杨明洪 《民族学刊》2013,4(1):12-16,98-99
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资源开发总体上呈现粗放增长的格局,同时,该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与就业等都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柴达木盆地需实行包容性、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税收、财政制度、民生发展和社会建设上实施一系列改革,如改革税制,发挥资源税的调节作;合理划分不同层次的收入比例;保障民生;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企业保护环境的责任;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30.
论西藏进入长江上游经济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 (宁 )贵 (阳 )昆 (明 )经济区的形成”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空间布局。对于联系西部一北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 )一南(南贵昆经济区 )的长江上游经济带 ,无论从地理位置来看 ,还是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均应发挥其先发效应 ,进而带动西北、西南两个经济带 (区 )跟进开发。按照国家规划 ,长江上游经济带包括四川省、重庆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这一规划出台以后 ,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于以下问题感到不理解 :为什么要把西藏自治区纳入长江上游经济带 ?西藏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地位怎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