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中国异端伦理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它与以儒学为代表的正统伦理文化相黜而立,经历了原生、近代清形态。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它那片面的执着仍给人一种全面的启示。自从官方出现以后,官方用权力所推行的伦理价值观念也就产生了,它被冠之以正统的美名而发挥着自己的工具作用,维护着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作。这种正统伦理文化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代表就是儒家伦理文化,它以道德自觉、理性主义和群体本位为理论原则,建构了以“三钢五常”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应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学说,为中国的封建文明立下了汗…  相似文献   
22.
儒道两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劲旅,它们的伦理学说既相互缠绕又相互撕扯,表现为一系列的契合与反差。一儒家伦理和道家伦理的契合处主要表现在人本主义的视点、物道主义的观念、内倾主义的方法和制欲主义的倾向上。1、人本主义的视点。人本主义是一个歧义甚多的概念,大体指以人为本的学说体系。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侧重于个体,是以个体本位为基础的人本主义;中国自先秦至明清的人本主义侧重于群体,是以群体本位为基础的人本主义。与中国传统学术主要是人本主义学术的特点相连,儒家伦理与道家伦理有一个共同的理论视点…  相似文献   
23.
中国学术史方法论是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前身,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和内容,主要是自发性、简约性、双维性、纲领性、动态性、原创性等。自发性指中国学术史方法论尚处在自发运用而非自觉研究阶段;简约性指述作结合、高度凝练的点评式方法;双维性指用两点论评判研究对象;纲领性指抓住研究对象的主旨;动态性指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历程;原创性指重视研究对象的理论原创性以及研究者自身的创造。探讨中国学术史思想和方法论是研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乃至研究整个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4.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向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但在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同样碰到了非道德化这一具有世界性的理论难题。中国的人伦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是否需要重建?怎样重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中国人伦精神重建的...  相似文献   
25.
文化保守主义是贯通中国近现代的主要思潮之一 ,但它并非铁板一块 ,而是存在着层次之分。“非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以顽固派思想、洋务派思想以及晚年康有为的保皇尊孔观点等为代表 ;“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国粹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学等为代表。文化保守主义虽然有它的历史限制 ,也有诸多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6.
贺麟作为中国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建构了较为成型的文化哲学体系。该文从文化本体论、文化方法论、文化理想论和中国现实文化观四个方面全面展示了贺麟的文化哲学体系,并对贺麟的文化形上学以及“中体西用”论的特点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释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7.
人类精神的非连续性与上升性并不拒斥它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历史化的理性产品具有现实化和未来化的因素,正象恩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这就为跨越历史时空的学术比较提供了逻辑的可能。事实上,人们无时不在进行着这种比较:通过寻求新的坐标重新发现历史精神,通过历史精神的再反思更深刻地理解和充实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28.
个体自由指个体生命价值的历时性实现,它是人本主义哲学关注的核心之一,也是人类活动的终极价值指向。 自文艺复兴以后,个体自由在西方得到较充分的理性化和物态化。由于中国特定的人文结构,个体自由的理论模型微乎其微,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典籍文化中没有个体自由的思想。作为在实质上是人本主义哲学的中国传统哲学,它的人学与西方传统的自然哲学、宗教神学可谓比肩发展,包含着对个体自由实现途径的探讨,本文仅就非儒和反儒学说中的超越思想略作描述,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超越理性 人首先是一个包含丰富感性内容的存在,离开感性真实的纯粹理…  相似文献   
29.
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今文经学朴素进化观和西方进化学说是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由此中国近代思想家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也有所不同 ,“多源”是近代中国进化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30.
"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个人类理性的发展经历过两次大的分裂:一次是人与自然的分裂,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降生;另一次是个体与群体的分裂,它标志着人类走出中世纪的努力。从中华民族的理性发展历程来看,这两个分裂完成得远不如西方彻底,这与中国传统的群体本位尤其是“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息息相关。从历史的维度看“,天人合一”对于中国明末以后物质文明发展的滞后、现代性觉醒缓慢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场景中,在当代解释学的大背景下“,天人合一”的某些因素有着它继续生存的基础和权利。1“天人合一”的命题尽管古老,但近年来在学术领域出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