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道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远。它源出于史官和隐者的实践(萧父语),以严肃认真的怀疑精神、老谋深算的理性思带、放荡不羁的超俗心怀和奇异生动的精美文笔而流芳后世,构成中国中世纪异端学人的精神支柱,古典文艺美学的内在灵魂,早期启蒙思潮的原始酵母。道家思想文化中还包含有一些现实化和未来化的因素,其作用不可与历史化石同日而语。道家思想文化中的这些历史、现实和未来意义皆来自于它的自然原则。道家的自然原则具有多维内蕴:它是从经验世界中体悟、提升出的一项根本的哲学原则,被作为宇宙的第一原理凌驾于人、地、天、道之上而又贯…  相似文献   
32.
《淮南子》的伦理价值体系是一个蕴涵多元参照点的开放结构,具有吞吐道儒的鲜明主题,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慷慨遗物"、"反同于初","礼乐无常", "因好节文","仁又在道德之包"等命题和判断的阐论中.尽管《淮南子》对道儒的熔铸包含有相互悖反的论旨,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古代伦理系统的浓缩模型,对于现代道德意识的建构亦具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33.
张锡勤教授在他的《中国传统道德举要·后记》中把自己的寓所“命名”为“双知双淑斋”,笔者为此曾求教于他,他解释说,“双知”即生活上知足、学业德业上知不足;“双淑”即淑身、淑世。可以说,“双知双淑”不仅是张锡勤教授深刻的生存体悟和理性结晶,也是他塑造自身...  相似文献   
34.
冯友兰和冯契是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化阶段的杰出代表,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原则为基础对船山哲学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既充分肯定了船山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同时指出了船山哲学思想的局限性。"二冯"对船山哲学思想的研究共同点居多,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探讨"二冯"对船山哲学思想的研究,不论对于船山学还是对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5.
自由在汉语语义上与“自主”贴近,指个性主体和类主体对外在必然性的不断挣脱,这个外在必然性既可以是物理世界的,也可以是人类世界的。然而,伦理学意义上的自由和哲学上、政治上的自由虽然相关,但更倾向于人格上的自主以及道德主体对人生价值的自我选择。与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道德自觉相反,以道家为核心的非儒和反德伦理文化一贯倡导与道德自愿紧密相连的意志自由,并对这种自由的哲学依据、生态依据、基本内容、沦丧背景、恢复途径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论。(一)自由是宇宙今的最高法则以道家为核心的非儒和反儒伦理文化中的自由有着…  相似文献   
36.
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在经历了“前史”、“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化”的发展阶段后 ,其研究将会出现诸如马克思主义化的继续展开、继续西方学术的话语体系、回归原汁原味的中国哲学和整合式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等多样化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37.
“文化中国”与21世纪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是一个歧义甚多的概念,本文所谓“文化”特指狭义文化,即思想文化。“文化中国”是近年来学界使用较多的一个概念。方克立先生曾介绍说:“80年代初,马来西亚一群华侨青年创办《青年中国》杂志,曾经出过一期‘文化中国’专号。这是较早地使用这一概念,但...  相似文献   
38.
五四时期是激进思潮集中爆发的时期,其主要表征是整体性的反传统和整体性的西方化。立足当代语境,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五四激进思潮的历史价值,也应该看到它多方面的缺失。五四激进思潮的缺失主要包括: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的虚无意识、归咎于古人的无能心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的"弱人政策"以及总体性西化的"认知不足"等。  相似文献   
39.
40.
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的“中国哲学史”会不断地被改写或重写,这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呈现“马克思主义化”的继续展开、继续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回归原汁原味的“中国哲学”、整合式创新等主要建构模式。但在全球化语境下,只有面对中国现实,关注全球性问题和学术的世界性因素,探求新的哲学范式,才有可能实现“中国哲学史”建构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