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85年12月新加坡和中国黄州、台湾等地先后举行过熊十力学术讨论会。其中由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在熊十力故乡黄州组织的学术会议受到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日本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会议结束不久,日本学者高田淳、岛田虔次等人即致信武汉  相似文献   
42.
冯友兰先生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始终不放弃哲学的反思。这种反思的对象既包括中外历史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冯先生自己的思想理论。前一种反思,使冯先生决定了对中西哲学的理解评估、弃取融会,由此而建构了新理学;后一种反思,则主要构成了冯先生对其新理学的反省、批判和认同。这种反思再现了新理学的历史命运,反映了冯先生曲折的学术生活道路;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缩影,展示了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某些历史情状。清理一下冯先生对新理学的反思,会启发我们去正确地了解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应当追寻的目标和航向。  相似文献   
43.
从贺麟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哲学史家确应是一个哲学家,一个哲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哲学史家.一个哲学家在考察哲学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超越一般人对于哲学发展历史的理解,而且可以使考察哲学史的过程成为自己思想哲学的过程.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在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理论方面真能有所建树者,大都是兼具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双重身份的学者.贺麟即是这样的学者.贺麟一生的学术活动,虽主要致力于西方哲学研究,但他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同样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对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这样的成就与贡献,即得益于贺麟在中西哲学与哲学吏两个领域都具备深厚的学术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44.
日本民族注重文化比较研究,热心吸纳异民族的文化成果,这是其成功实现民族文化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之一,考察日本文化比较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将有益于我们思考自己的民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5.
王国维与中国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虽然未能形成自己系统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但他为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成立与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设都曾做过大量有益的工作,并留下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学术成果,记录了现代中国哲学与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创设的历史,也确立了王国维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