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5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1.
黄遵宪(1848—1905)是我国近代的著名詩人,曾經被改良派首領梁启超作为“詩界革命”的旗帜大加推崇。以后之論黄遵宪詩歌者,往往不能尽脫梁氏論点的窠臼;不仅对黄遵宪的詩作了不切实际的过高評价,而且对黄遵宪詩歌中那些适应改良主义反动政治要求的东西也大加贊美。因此,对于黄遵宪的詩歌創作实有加以重新估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话     
"展望世界华人文学"专栏主办一期以后,即受到学术界同行的不少好评,所刊登的两篇论文也相继被转载.为了更好地集中学术力量办专栏,从今年第一期起,这一栏目并入"中国文学实证研究"的栏目,不再独立办下去,有关世界华人文学研究的稿子,如在方法论上与实证有关的将继续在本栏目里刊出,另外一部分也将转到其他刊物上发表.本刊这期所登载的日本学者横地刚先生的论文与实证研究有关,作者力图通过有关资料的考据来论述日据时代及1940年代后期的台湾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     
我们三人主持的"中国文学实证研究"专栏至今已刊发了四期,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因为本刊对编辑计划将作较大调整,本专栏也在被调整之列,虽然以后也许会有在这基础上形成的性质相似或范围较广的专栏出现,但作为"中国文学实证研究"专栏,这已是最后一期了.当然,本刊对实证研究的重视必将一如既往,绝无改变,这是必须向读者说明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过程与写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艺文类聚》所载的一首关于焦仲卿妻的诗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比勘和相关的考证,认为该诗实为在漫长历史时期里逐步形成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一种较原始的汉代文本;是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虽发端于东汉(很可能为建安时期),但其主要部分则完成于魏晋至南朝。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龚自珍的一首诗和六首词的阐释、考证,抉发了龚自珍的自20世纪以来一直未被研究者注意到的一次婚外恋情及其结局,勾勒了其大致过程。同时也揭示出龚自珍这些诗词的男性话语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的话     
“旁观者清”这种话说多了,“当局者迷”就仿佛成了真理;“他山之石”这样的话说多了,常常会让人忘记它毕竟来自“他山”。有时候,彼此分别会构成观看的方便,但也会构成理解的障碍。有时候,互相尊重会带来思路共享的好处,但也可能成为泯灭差异的客套。毫无疑问,我们不仅需要异域文化来对照,才能意识到“中国的”文化究竟是什么,也需要他者眼光来反观,才能超越自身局限,客观地说明“什么是中国”。但是,不同文化间的理解是否以及如何可能?不同学术间的互相观看,怎样才能公平和客观?本期发表的两篇论文,不约而同地涉及这个话题。当然要承认知…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是著名文学史家章培恒先生多年来非常关注并且认真探索的学术命题之一.本访谈约请章先生围绕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论述.章先生结合自己的学术历程,具体阐述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涵与意义、人性的发展与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文学史分期的重新划分、中国文学的自觉、文学演进的内在动力与基本态势,以及文学形式的演进等一系列文学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章先生也谈到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视野下的明清文学及其研究以及对作为文学演进"归宿"的现当代文学的重新认识等.这些精辟的见解对于今后文学史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谈胜意迭出、尤多创见,颇见其"不媚俗、反旧论、立新说"之"特立独行"的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18.
论《金瓶梅词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在我国小说史上是一部里程碑性质的作品,因为它显示出现实主义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我国小说史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一) 作为现实主义在我国小说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金瓶梅词话》对社会现实作了清醒的、富于时代特征的描绘。关于《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有种种不同的说法。黄霖同志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83年第3期)考证出书中的《祭头巾文》为明代后期屠隆作。又,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饮宴时演奏南曲为万历以后之事,其前皆用北曲。而《金瓶梅词话》所写的盛大酒筵,如西门庆宴请宋巡按(四十九回),安郎中等宴请蔡九知府(七十四回)、宋御史等宴请侯巡抚(七十六回),皆用“海盐子弟”演戏,显为万历时的习俗。所以,此书当写成于万历时期。作品所叙,虽假托为宋代的故事,但其反映的,实为明代后期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9.
论晚清谴责小说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谴责小说是当时反动的改良主义思潮和洋务派思想在小说创作中的表现,其基本倾向是反对革命和抵制革命。当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谴责小说进行评论的时候,由于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明它们的阶级实质和反动倾向;但却也并未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国小  相似文献   
20.
从游侠到武侠──中国侠文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先秦和汉代“游侠”的实质作了考索.认为“游侠”是广结宾客、不顾个人利害地拯其困厄、并由此获得广泛社会影响和强大力量的人.同时也探讨了从“游侠”演变为“武侠”的过程,认为“武侠”文学是唐代开始逐渐兴盛的,在这些作品里的“武侠”与“私剑”有相通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中国的侠文化是从写“游侠”的历史作品进到写“武侠”的文学作品,而在写“武侠”的文学作品中,又经历了一个汉代的“游侠”精神从保存到丧失,到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获得发展和质的飞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