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文艺理论的同时,着眼于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形成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使命、任务、导向、灵魂、保证等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具有时代性与理论性、人民性与实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特征,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发展发挥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2.
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避谈 “市民社会” 的事实, 在学界引发了市民社会概 念是 “消失了的范畴” 这一代表性观点, 但从文本表述和文本内容相结合的整体性视角来看, 市民社会概 念实质上是 “隐匿” 而非 “消失” 的。 市民社会概念的 “隐匿” 主要源于马克思研究视域和批判方法的双 重变革: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研究视域的转变促使马克思认识到现实的市民社会内蕴多重历史面相和理论意 涵, 马克思为革新和重构市民社会概念而刻意将其加以 “隐匿”;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运用则推动马克思 自觉意识到应当深入市民社会内部展开具体的、 历史的分析, 这种批判方法的变革为市民社会概念的 “隐 匿” 留存可能性与合理性空间。 市民社会概念的 “隐匿” 不仅表征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种进步性指向, 也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展开的市民社会批判中自我革新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