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苗润田 《文史哲》2007,(3):75-79
“无父无君,是禽兽”是孟子“人禽之辩”的一个重要思想。“无父无君是禽兽”不等于杨朱和墨子是禽兽。孟子之论是一个学理的阐释,是对“非儒”说的理论回应,并非以禽兽喻杨、墨。  相似文献   
12.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只有上等的智人和下等的愚人是不可改变的。这句话,文意非常清楚明了,本无辨正可言,但读了《山东师大学报》1982年第二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新析》(王立功,以下简称《新析》)一文,反而叫人难以理解了。他认为,孔老夫子说“不移”并不是说“不可移”,而是说“可移”。这便是《新析》一文的“新”之所在。这里,我们禁不住要问:既然孔夫子不认为上智和下愚“不移”,而认为“可移”,那他直接说“移”足矣,何必言“不”?以己之愚见,《新析》所析者,非孔子之本意。现提出来与作者商讨,辩明是非,以免舛误。  相似文献   
13.
论儒家的诚信学说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诚信问题贯通古今 ,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伦理道德要求。在中国思想史上 ,儒家对诚信问题尤为关切 ,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学说 ,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诚信理论具有时代性和局限性 ,但它又有超时空的恒常价值 ,对于建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诚信理念和机制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从先秦文献中看慎到的思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慎到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赵国人,讲学于稷下学宫,颇负盛名。他大约生于公元前395年,卒于前315年,与商鞅、孟轲同时。今存《慎子》(钱熙祚校本)一书,是否为慎到原著,尚有争论。本文仅以散见于先秦文献中有关慎到学说的记述为据,探讨其思想特点。在先秦文献中,对慎到的学说有所记述、称引的有:《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和《吕氏春秋》。从这些文献中的材料来看,慎到具有相当浓厚的道家思想,同时也有某些法家的思想意识。就其道家的思想来说,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他以“齐万物”为宗旨,主张“弃知去己”、“冷汰于物”。“齐万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苗润田 《齐鲁学刊》2004,1(6):11-15
《论语》中有没有形上学的思想内容?研究者认识不一,莫衷一是。一般说来,在形上与形下、本质与现象、经验与超验的问题上,孔子更倾向于对存在的非超验把握。但在《论语》中,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中,孔子思想也不仅仅局限于形而下的方面,他也论及了诸多形而上的问题,其性与天道论、下学而上达论、仁论等都具有形上学的意义,且其形而下之论有着深刻的形而上的理据。  相似文献   
16.
<正> 义利之辩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在中国历史上,思想家们围绕着义利关系问题争论了几千年;在价值观念剧烈波动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理论课题。义利观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探讨孔子的义利思想,不仅有助于孔学研究的深入,有助干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省,而且有益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的义利  相似文献   
17.
田骈述论     
<正> 一、田骈的事迹与《田子》书田骈,齐国人,因齐之田氏出于陈,故又称陈骈。其生卒年月已不可确考,大约为公元前三五五年——二八○年。他是齐宣王、齐闵王时期著名的稷下先生,也是先秦学术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王时,田骈在稷下学宫已负盛名,与邹衍、淳于髡、接子、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居稷下,被宣王“赐列弟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至齐闵王  相似文献   
18.
<正> 儒家的人生理想,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涉及社会理想、事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等许多方面,是历代儒家学者对美好未来具有一定现实可能性的共同设想和追求,是儒家的人生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并对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产生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一社会理想是儒家人生理想的首要内容。“天下有道”、“大同之世”是儒家对未来社会制度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面貌及社会风尚的设想和追求。 (一)先秦时代,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儒家所追求和向往的主要是“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当时的孔子便设计了一种融摄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物  相似文献   
19.
<正> 事物的联系、作用和转化是通过中介实现的.儒学与现代化的联系、儒学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也必然借助一定的中介来实现.那么,儒学要通过何种中介同现代化相联系并发生作用?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使儒学中优秀的文化精神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益的. 1.非理性选择几乎谁都承认,儒学在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情感等各个方面,从而同现实生活及现代化建设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20.
儒学的现代性与东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儒学的“仁爱”原则、“和而不同”理念以及“大同”之理想具有普适的超时空的意义,特别是在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倡导儒家的智慧良知。儒家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