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混淆“知”与“行”的界限,其哲学理论上的纰缪是明显的。但王学此说的立言宗旨在于解决人们的道德修养过程中知行脱节的实际问题,因而王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证中又包含了对于解决人们道德修养的实际问题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李新宇  许淑杰 《中华魂》2014,(24):44-45
吉林市西北70里有一处被称作大乌拉的地方,它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远迎长白,近绕松花,江河纵横,物产丰富,是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乌拉”是满语音译,意为“沿江”,在清代文献中,以乌拉为地名的有两处。其中“吉林乌拉在京师东北二千三百里,我朝发祥之始为满洲虞猎之地,顺治十五年因防俄罗斯造战船于此,名曰船厂。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民间保存的满族族谱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大量的满族族谱对中国家族史、民族史、通史、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东北地区满族族谱的收集整理情况略作介绍,并对其史料价值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14.
在明清之际的汉文伊斯兰译著运动中,面对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衰微状况,“变通”成为译著家们的共同呼声,马注继承王岱舆的“权变”思想,强调因地、因时制宜,既吸收中国本土文化中有利于伊斯兰教发展因素,同时也要保持伊斯兰教的信仰宗旨和基本精神.马注的民族宗教观是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在中国实现本土化过程中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5.
“自然”是老子思想中极其重要的观念。由于老子对其思想本体——“道”的含义预设的宽泛,使人们对老子之“自然”的理解颇具歧义。结合老子的道论做实质性考察,本文认为,老子的“自然”实质是一种主观意识清楚的有明确目的的技术性操作过程;其目的则是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在最大限度上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任何语言都需要有双元音,任何双元音都有形成机制。任何机制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满语的双元音形成机制的共性是动与静、前位与后位的辩证运动;其个性是i和o对所有单元音的后位选择。从语言哲学上探讨其机制形成的规律,深入揭示满语双元音的形成逻辑,对深化满语基本理论的研究,对双元音主要问题的探索,对语言学某些问题的发思,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