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合理性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性问题是20世纪后半叶哲学的一大热点。国内学术界近来也逐渐注目于这个问题。5月下旬,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点的指导教师和博士生围绕合理性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讨论的有关情况录述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由来社会解释,即对社会的解释。在解释对象不同的意义上与自然解释相区分。由于进入解释过程的社会对象有着与自然对象截然不同的性质和特征──社会只是人的社会。离开了对人的解释和理解,对社会的解释就不能达到真理性的把握──因而,由对象的差异而导致的社会解释,其性质、特点、过程、方法和归宿,也就同自然解释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这里,人与社会的内在相关性规定了社会解释的基本维度:从人的目的、动机、需要与各种社会历史活动、现象(社会实践、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文化规范、社会习俗、社会信念及各种具体的社…  相似文献   
13.
略论本体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体论哲学由盛到衰再重新崛起的历程表明:所谓本体论的当代“复兴”,不是对旧有本体论形态的回复,而是经过严格语言分析阶段以后,在当代变化了的条件下,对哲学本体性质的重新规定。因此,“合理性”是重建本体论的重要思路,它要求:1.必须改变对本体的提问方式;2.要调整对本体问题的回答内容;3.必须转换对本体的论证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重建哲学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它既坚持了本体论承诺的客观性基础,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又坚持了本体论承诺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意义,反对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人类怎样认识社会,对社会的认识怎样才能达到科学?这些问题饶有兴味且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极为重要。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欧阳康博士的论文《社会认识论导论》,拓展了社会认识论研究这一全新课题。正如夏甄陶教授在“序”中所言,作者的确“在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和探索方面,已经作了一次勇敢的、相当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解释论纲———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构想郑文先社会认识是对社会的认识。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而人是社会中的人,因而,人对社会的认识必然内蕴着人对自己的认识。然而,作为直接认识对象的社会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它既包括横向层面上的社会结构(各种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