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1.
孙祚民著《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探究》(以下简称《探究》)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学术界的一件喜事。但是孙祚民先生生前却没有看见自己这一著作的问世。笔者怀着沉痛的心情,捧读其书,感慨系之,有以下几句话说出,一则寄托哀思,一则也算一点体会。 孙祚民先生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的专家,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也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五十年代初始至其病故的三十多年里,他发表有关民族关系史方面的论文数十篇,涉及民族关系史问题的各个方面。《探究》一书就是其中部分论文的结集。《探  相似文献   
12.
语言统一,是国家、民族统一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要前提条件。中国自有国家以来,历朝历代都重视语言的规范统一。如夏之"法言",周之"雅言",均是王朝规定的统一语言——"官话"、"普通话"。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学术分裂;各国文字异形,言语异声,不利于社会交流。孔子顶着潮流,坚持使用"雅言"教授《诗》、《书》及"执礼",对中华古代语言的统一规范是一大贡献,儒学传播广远,也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口号、国号、年号和农民领袖称号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唐末裘甫起义铸印日“天平”,王仙芝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则称“冲天大将军”;金朝山东“红袄军”杨安儿起义,建立大齐政权,起年号“天顺”;元末红巾军起义中,徐寿辉建立的政权,国号“天完”。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年号“天统”,张士诚建立大周政权,年号“天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孔子思想研究的深入发展,孔子的经济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不少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观点的论述.但总的看,重视程度还不够.有的研究孔子思想的专著根本没有经济思想的章节;有的虽有,也是认为"孔子对经济问题的言论不仅很少、很零碎,而且往往自相矛盾.并且没有构成什么完整的体系.它只是孔子政治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延伸."这个评价虽有一定道理,但总的结论是欠确当的.孔子对经济问题的论述,虽不如他对政治、伦理、教育等问题的论述详备系统,但也是完整的,自成体系的,并且有些论述还  相似文献   
15.
正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9月17日至19日在威海市举行。这是继甲午战争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后,又一次在我省威海市召开的学术会议。会议本着"以文与会"的原则,诚邀国内外提供优质学术论文的专家学者及其他有关研究人员,如将军、警官、建筑师、工程师、企业家等共152人,提供论文113篇、140万字,并就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起因、战争前后的国际关系、日本侵略台湾、台湾人民抗争、海战、陆战,中日战争的战略战术、东亚海权、战争胜败原因、经验教训、马关谈判、战争影响、战后120年来中、日两国、东亚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和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探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孙祚民先生30余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研究的论文结集。全书共收入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所发表的有关论文16篇,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属理论探讨,共8篇,为上编;一类属史实剖析,且有理论分析贯穿其中,亦8篇,为下编。统观全书,有一条总纲,三个特点: 其总纲是《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评议》1篇。作者根据所掌握的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大量资料,对各家观点分门别类进行了评议。如“关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问题”、“我国历史上的‘外族’和‘外国’的问题”、“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国家间的战争性质问题”、“关于民族英雄和民族败类的问题”、“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主流的问题”、“关于中国主体民族问题”和“关于民族关系史研  相似文献   
17.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术界一直较为重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1980年至今,全国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已开了四次,论文发表数百篇;对许多重大问题,如性质、作用、历史地位及其口号源流等问题的研究是很有成绩的。但是,对于义和团到底兴起于何时,却很少有人深究。当时人把它叫做“庚子之变”,好象义和团运动就是1900年一年中发生的事。后来人们把时间向两头延伸,上限划到1899年10月山东平原朱红灯起义,朱红灯  相似文献   
18.
<正> “齐鲁文化”有两层含义。广义上,从地域文化圈来讲,它与中原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相并提,是一个别于这些文化的独立的文化体系。其地域范围,当以古齐、鲁领土、今山东省地区为主,时限上则贯通古今。狭义地讲,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很多,历年来人们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战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透的研究,但从文化的层次、近代化的角度进行探讨,则尚觉不足。从近代化进程考察,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中国的近代化较日本慢了一步,浅了一个层次。中国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易的规律。中国近代化发生缓慢、不能深入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国人的封闭观念、天朝上国思想和“夷夏之防”、“哗夷之辨”观念等根深蒂固,严重地禁锢着近代中国人的思想。甲午战争以前的三十年,远东地区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对这一难得的振兴机遇,日本抓住了,明治维新以后深化了近代化改革,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在传统文化严重束缚下,近代化举步维艰。对大好机遇没有抓住,失之交臂。本文旨在阑明:从文化层次来看甲午战争,它给我们的教训是:今天,我们应当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尽快把现代化建设搞上去。  相似文献   
20.
“兴华灭洋”的口召,是前二年在《光绪年奏稿》中发现的。在其中一份反对甲午议和的奏折内称:“外患不除,内忧恐起。近闻山东曹濮、安徽颍顷毫各地,伏莽欲动,假‘兴华灭洋’为名”。据此,戚其章和王如绘分别在《“灭洋”口号的由来》(《光明日报》1985年5月1日)和《甲午战争与山东大刀会的兴起》(《东岳论丛》1984年第4期)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