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各位领导、朋友们、同志们:丹桂飘香胜春光,群贤毕至更欢畅。今天,第五届全国综合类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隆重开幕。很高兴这次盛会在我院召开,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召开,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举行过闻名遐迩的滕王阁盛宴的历史文化名城召开。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的动人情景,再一次出现在这块热土。我代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向前来参加论坛的各位领导、社长、总编辑,向社会科学界的同行们,向参加我们今天盛会的全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发达的自…  相似文献   
32.
主持人语     
秩序是构成文本和文化语义场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尽管学者们对叙事文本中秩序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并不一致,但他们都承认秩序在建构叙事文本时的重要性。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秩序在不同的叙事文类中所承担的功能和蕴含的意义并不尽相同。比如,一般文学叙事中的秩序与文学史叙事中的秩序  相似文献   
33.
叙事学研究     
主持人语由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内在局限(过于注重文本的内在自足性,而在不同程度上隔断了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联),自20世纪以来,叙事学研究出现了由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但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之间并不相互隔绝、相互排斥,而是存在着一种互为滋养、相互促进的关系。本刊2006年第10期所刊发的申丹先生的《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学缘何相互依存》一文,已在宏阔的视野中,深入、详尽地探讨过这一问题。本期所发谭君强先生的《发展与共存: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一文,从不同角度,再一次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辩证而又有说服力的论述。  相似文献   
34.
空间是叙事中的重要维度,但在传统的叙事理论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今,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有学者认为叙事学研究也正在经历"空间转向"(参见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一文,《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本刊对"空间叙  相似文献   
35.
主持人语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叙事学伴随着结构主义浪潮首先在法国兴起,随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并在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进入中国学术领域,在中国学  相似文献   
36.
元叙事与太阳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叙事可定义为关于太阳运行的最初叙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太阳神话。本文通过研究元叙事与太阳神话的关系及分析太阳神话中元叙事的印痕,探讨叙事的初始形态与形成原因,以期增进对叙事起源和演进规律的理解。元叙事对人类认知发育影响深远:太阳在先民视觉上的从东到西以及在夜间想象中的从西到东,为叙事提供了深层结构与基本冲突,这种周而复始运动所导致的循环论,启发了以圆为贵的叙事思维。构建中的中国叙事学应有独属于自己的思路和体系,元叙事无疑应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37.
叙事学研究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叙事方式/陈伟蒋广峰后现代的跨媒介叙事--以西西小说《我城》为例/凌逾主持人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和属性,一切事物都既是一种时间性存在,又是一种空间性存在。叙事学研究也是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又存在一个空间维度,建立在这两个维度上的,是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都市流行歌曲作为都市文化的一种存  相似文献   
38.
文学批评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因而能够成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以文学批评思维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思维学,是一门正在建构中的新兴学科。它是文学批评方法学与思维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兼具文学学与思维科学的属性,而其研究对象为文学(批评),则最终决定它的本质是一门文艺新学科。文学批评思维学是研究文学批评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类型的科学。本文系文学批评思维学系列论文之一,主要从主体思维的个体思维角度论述文学批评的无我思维与有我思维。  相似文献   
39.
叙事学勃兴与中国叙事传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其他民族的文学一样,中国文学也有一个由"诗歌中心"向"叙事中心"转移的过程,明清小说虽然占领了文坛的中心位置,但当时的理论批评领域还未来得及发生相应的战略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叙事学勃兴,特别是那些立足于中国自身叙事传统的研究,实际上是肩负着一种历史使命,这就是因应"叙事中心"业已存在的文学现实,促成由"诗歌中心"向"叙事中心"的理论位移。由于百年来西方叙事处于向中国叙事"放送"影响的位置,西方的叙事观念,包括其模式套路、衡量尺度与价值标准等悄然弥漫于中国文坛,许多人浸润甚深却还浑然不觉。因此,建构一种更具"世界文学"意味的叙事理论与叙事学,让中国叙事艺术在其中获得应有的位置,应属目前叙事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0.
事件间的相互推动,从逻辑上说是因果联系在起作用,但这种作用多半隐藏在暗处,显露在明处的是促使人物行动的欲望,而欲望在很多情况下又与物有关.从符号与意义角度重新审视与物有关的叙事,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人类讲故事行为的理解,也有利于拓宽学术视野和培育新的研究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