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八大文化错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在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文化错位,即用本民族传统哲学的东西去扭曲和附会西方哲学的诸多理论和概念。文中例举八个最为突出的例子说明这一文化现象并分析了文化错位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53.
晓芒兄:前后寄来的三册大作皆已收到,谨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我没有马上回信是因为想拜读后向你报告初步的感想。现在我已把《灵之舞》及《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两本看完。至于那本《冥河的摆渡者》,只有等下次再谈了。在评论90年代那些小说时,你在许多地方都论及童心、童真或孩童的心态。的确,比起西方人,一般而言中国人在形象及言行上似乎都不够成熟。但我只有这种感觉,而不能洞悉其因。是因为中国文化属阴性文化,家庭及社会所强调的长幼尊卑之序使个人没有机会发展独立个性吗?还是儒道哲学都强调赤子之心的重要?…  相似文献   
54.
康德将道德的实践法则称为"理性的事实",引起了两种误解,要么把它混同于经验的事实,要么把它混同于理论的事实。其实Faktum一词有"做"和"事"双重含义,是作为能动活动的事实,它的实践法则和它的有效性是同一的、不受经验限制的,康德在《论俗语》中阐明了这个道理。后世胡塞尔、海德格尔的Faktizitt正是立足于这种同一性的直接明证性来展开现象学的视野,"回到事实本身"不是回到经验,而正是回到"实际性"。这一理解也影响到萨特和哈贝马斯,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55.
求真之路     
我是一个中国人 ,学的却是外国哲学 ,这里头总让人觉得有点儿蹊跷。记得 70年代末我报考研究生的时候 ,许多同事和熟人都来问我 :你怎么搞了这么一个专业 ?有人表示“理解”说 ,冷门嘛 ,成功率高。我当时只是笑笑 ,无法作出解释。其实那时我自学西方哲学(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在西方哲学中的话———这应当是常识 )已有十年工夫了 ,至于我为什么走上哲学这条道路 ,我已在“我怎么学起哲学来”一文 (载《新批判主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中谈过了。在本文中 ,我主要想谈谈我的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我们这一代人是从“文革”那…  相似文献   
56.
对康德道德哲学三个层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即通俗道德哲学、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指出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由此派生出三种表达方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我立法,使得行动主体具有了人格的尊严,并激发起“敬重”的道德情感,并最终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确立了自由意志在人类道德行为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对康德道德哲学进行梳理的同时,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进行了批判式的剖析和评价,认为东西方在道德领域应该加强对话和交流,从中吸取值得借鉴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57.
论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邓晓芒人对客观世界的一切看法最初都来自于人对自身活动的看法,而人自身的活动作为一种主体生存活动,一开始就只能是能动的、辩证的。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①因...  相似文献   
58.
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写作时期、《莱茵报》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期这三个阶段中深入认识到 :哲学在现实生活的批判和能动的实践中日益意识到自身固有的实践性 ;哲学已扬弃为不再是与现实对立的形而上学。这种哲学的扬弃是实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惟一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9.
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康德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澄清,指出康德表面上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机能中引出先验逻辑的诸范畴,实际上却是以先验逻辑的范畴为形式逻辑的诸判断形式奠基,从而使形式逻辑建立在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上而“认识论化”了。文章最后结合康德先验逻辑的古代思想渊源和后世影响对其历史地位进行了初步的定位。  相似文献   
60.
关于现象学文献翻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现象学的文献,一是要注意其思想和术语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来龙去脉,而不能仅凭词典和想当然,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熟悉是准确翻译现象学文献的一个必要的前提。二是要注意尽可能避免用自己的文化语汇去随意附会西方学者的概念术语。三是在译名的选择上,要注意对整体义理的贯通与把握,不要纠缠于术语的精密含义而陷入几乎寸步难行的境地,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替换一个约定俗成的译名,尽可能避免新造、生造译名,要保持对于"意译"的警惕性。四是要尽可能原原本本地依照词的构词法和句子的句法来直译,必要时要"硬译",句子要以简洁为美,朴素为美,不要多余的装饰。五是从现在起,翻译现象学的文献必须做好详细的术语索引,包括注明中外文对照及每个术语出现的页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