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的创新,以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为核心,走过了一条具有鲜明特点的制度变迁路径: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农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经营权归集体———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集体———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我们可以看到,历次土地制度的变迁既是对前一次土地制度的继承,又是对它的否定。5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发展所形成的某些特质,提供了强化现存农村制度的惯性,决定了我国当前农村制度改革具有“双轨制特点”,不可能一步到位。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初,尽管我国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农村改革方案,但却不自觉的选择了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就为今后农村制度的变迁规定了方向,即今后中国农村制度只能朝着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2.
全面抗战爆发后,知识分子被迫内迁与长期流亡后方的苦痛经历,使他们的心态在抗战中发生了衍变。内迁知识分子在迁徙前就已面临是否内迁的抉择困境,再到迁徙过程中的心理煎熬,以及后方长期面临的生存焦虑,知识分子心理始终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中。这种心态在后方的长期流亡中逐渐呈现出一种苦闷,以及对个人命运的绝望感。而后方国民党腐败的现实则将这种心态进一步延伸到对国民党政权认同感的疏离,并最终导致了战时知识分子群体趋于一种“失序”状态,即个人对社会依附感的断裂。这种心态的衍变间接影响了战后我国政治格局的走向,同时这也是战争对内迁知识分子心理所造成的隐性伤害。  相似文献   
23.
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是邓小平在江西下放时期,也被称为“小平小道”时期。在这三年里,邓小平对“文革”提出了质疑和反思;对毛泽东思想有了科学的理解;对我国经济落后、百姓贫困的基本国情、民情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国际的形势发展也有清楚的认识,尤其是集中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两大问题。经过三年的思考和构想,逐渐孕育出了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思想。  相似文献   
24.
本文在探讨了井冈山精神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井冈山精神在加强干部队伍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在于:它是对干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教材,是帮助干部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钢铁长城,是培养高素质干部的传家宝。最后,对如何把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