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尽管藏医历史中包含大量的有关吐蕃早期医学发展的资料,但外国医学如何传入吐蕃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致的观点。本文尝试解读现存藏文文献中有关希腊医学这一早期传入吐蕃的外国医学中最重要体系的所有相关片段。  相似文献   
32.
哲学解释学不仅同现代现象学有关,而且与辩证法传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突出前一个方面,而后一个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伽达默尔在深入研究解释学的过程中,看到了辩证法对于解释学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地将二者加以融合。通过对伽达默尔本人思想的分析,就可以揭示出解释学走向辩证法(也就是辩证法返回到解释学)的过程和意义。  相似文献   
33.
乔治·奥威尔曾发表赛珍珠《大地》的书评和萧乾英文著作《龙须与蓝图》的书评,国内赛珍珠和萧乾研究界对这两则重要书评尚不知晓,现特将此译成中文并加以相关注解。  相似文献   
34.
"古今之争"在西方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同时也是一场持续的运动。它由最初的孰优孰劣的问题转化为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促进了西方人的历史意识以及历史主义、历史哲学和辩证法的发展,由此对解释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解释学的发展可以说伴随着"古今之争",其研究内容受到它的规定,从中引发出来的问题及其意义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5.
何卫平 《中州学刊》2007,(2):132-137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贯穿着三大方法,除了现象学和辩证法以外,就是概念史的分析。将概念史的分析与论题的研究相结合是伽达默尔思想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表达风格,这最典型地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对这一方法的解说在某些方面虽然同英美分析哲学有相似之处,但从根本上讲他的立场和角度是大陆哲学的,具体来讲,也就是本体论解释学的。  相似文献   
36.
解释学与认识论--一种历史眼光的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联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传统区分,澄清解释学与认识论之间的那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关系,强调这种关系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合理性.在今天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存在着通过解释学进行融合的大的背景下,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的联系,也要看到它们的差异,不能简单地、不加区别地用解释学代替认识论,或把解释学等同于认识论.  相似文献   
37.
体现于哲学解释学中的两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解释学的建构依赖于两大方法:现象学的方法和辩证法的方法.二者是内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方法,而不是外在的、认识论意义上的方法,它们具有互补性和兼容性,是共同支撑哲学解释学理论大厦的脚手架.如果说前一个方面是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思想的重要继承和发挥,那么后一个方面则是他自己重要的补充和贡献.  相似文献   
38.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可以用实践哲学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应涵盖其思想的前后期.然而,作为前期代表作的<真理与方法>在这方面所占比重和篇幅很小,以致人们很难将它与实践哲学联系起来.其实,伽达默尔这部经典本身就具有实践哲学的性质,它集中体现于该书第二部分的"亚里士多德解释学的现实意义"一节中.此节包含作者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种解释学的解读,可视为<真理与方法>的核心,它奠定了伽达默尔整个实践哲学的基础,并影响到其后期思想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39.
西方解释学的发展与启蒙运动分不开.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的伽达默尔解释学,既包含对启蒙主义的批评,也包含对启蒙主义的推进.在这方面,他虽然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但决不是简单回到浪漫主义的立场,而是作为一个辩证的否定之否定的环节出现的,从而具有了更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郑板桥是我国明清文化名人之一 ,在中国封建末期的艺坛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 ,关于他的研究 ,前人和时贤已留下不少成果 ,要想有所突破不是一件易事。然而 ,近期读到吴根友博士撰写的《郑板桥的诗与画》(以下简称《诗与画》) ,感到是一部视野开阔、入思独到的学术专著 ,作者在详细占有材料和充分吸收海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哲学文化的角度 ,对郑板桥及其诗文书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诠释 ,向我们深刻地展示了这位中国早期启蒙时代艺术家的“精魂”。这部著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了以往一般主要从美术史的角度来把握郑板桥的模式 ,而是将他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