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承洲 《河北学刊》2012,32(2):74-79
李渔宣称"行乐第一",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他的人生哲学直接影响小说人物的性格与行为,操纵小说情节的发展与结局。李渔认为"行乐之地,首数房中",他一生广置姬妾,笔下人物大多妻妾成群。其性爱观念主要考虑男人的利益,婚恋小说要求女人无条件地顺从男人。李渔对居室、园亭颇有研究,一生三次修建别业。他把自己置造园亭的绝技与雅好移植到了人物身上,并已明确意识到人物身份、性格与居住环境的关系。李渔出生于商人家庭,具有良好的商业意识与经营能力,晚年转型为文化商人。他笔下的正面人物,都是靠忠厚起家,凭仁慈发迹,赚钱后享受生活,仗义疏财,决不当守财奴。  相似文献   
2.
从“二拍”的书名、序言、小引以及小说中的议论可以看出,尚奇是凌初小说理论的核心内容,凌初主张小说写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中的新奇之事,反对写耳目之外的荒诞不经之事,凌濛初的尚奇观在小说批评史上极富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凌濛初认为“二拍”是一部奇书,“二拍”的新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题材的新奇,其次是情节的新奇,再次是观念的新奇。  相似文献   
3.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嬗变特征:宋元时期是说话艺人讲述,文人或书坊主记录整理阶段,宋元话本较多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情感,按时序讲述一些充满奇异色彩的故事;元末明初至明中叶是文人在艺人讲述的基础上,吸收史书、戏曲的人物与情节进行重写阶段,作家喜爱选取那些创作基础较好的重大题材进行再创作,其思想观念大多来源于前人作品与历史积淀,其中章回小说往往采用"缀玉式结构";明末至清中叶时期,文人作家开始独立创作白话小说,作家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取材,写熟悉的人物和发生在身边的事件,笔下人物与现实中人一样真实和复杂.  相似文献   
4.
在李渔创作的三十篇话本小说中有四篇情节新奇,于是将之改编为传奇.按照传奇生旦排场的要求,李渔对部分话本的主要人物作了调整和改写,重新确立了男女主人公.基于传奇篇幅和容量的增加,李渔采用双线结构,补写了部分情节,又从舞台艺术效果出发,设置了新的戏剧冲突,增写了武戏.根据戏曲集中性的特点,李渔将话本中人物进行了删减与合并,减少出场人数,压缩故事时间,形成了其戏曲改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情史》是晚明刊刻的一部小说选评本 ,但不自署姓名 ,只用龙子犹之名作序 ,笔者留心这一问题 ,据近期发现的新材料 ,认为《情史》辑评者为冯梦龙。  相似文献   
6.
运用现代小说类型理论可将明代话本分为四种类型,即公案小说、爱情小说、灵怪小说和宗教小说,各种小说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其特征,在小说类型史上也各有其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历险记小说论纲--以《西游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同样存在着历险记小说类型,它的发生与游记有密切关系。《西游记》、《西洋记》、《镜花缘》在历险记小说演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家根据文献记载来虚构和想象异域风土人情,寄寓对中国现实的思考与讽谕。与西方同类小说不同,我国古代历险记小说常写群体历险,多采用人物连缀故事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与李渔都是话本小说大家.一方面,李渔的创作明显受到冯梦龙的影响,有些话本从人物到情节都存在模仿冯梦龙作品的痕迹,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梦想塑造自寓性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李渔话本与冯梦龙话本的差异大于相似,冯梦龙是话本体制规范的建立者,而李渔则是体制规范的突破者.两人的话本创作于不同的朝代,所体现的思想观念相去甚远,在婚恋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两人话本的教化方式也大不相同,冯梦龙的话本是寓劝惩于故事,李渔的话本则是用故事来证明某种教化观念.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傅承洲近期翻检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吴兴丛书》,于《静啸斋遗文》一书中发现一份董斯张给汤显祖的书信残篇。题为《寄汤义仍先生书》,全文如下:仆自襁褓时诵博士家言,日口汤先生文不置。暨成人,益知先生巨材丽藻,江右少双,私冀从先君子后获...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是一位剧作家,创作了传奇《双雄记》和《万事足》;又是一位戏剧批评家,评点、改订传奇数十种,现存十六种,还选编和评点了散曲集《太霞新奏》。他的戏曲评点不仅比创作丰富,而且其中体现的戏曲观念也非常精采。我认为,冯梦龙的戏曲理论超过了他的戏曲创作,更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