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7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经济改革攻坚时期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攻坚阶段,一系列深层社会矛盾凸现出来。这些社会矛盾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而带来浓重的政治矛盾色彩,有的则是经济矛盾和政治矛盾相互渗透和胶着。这些矛盾迫切要求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到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适应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转移政府权力,是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切实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清除封建主义残余以及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意识的影响,是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支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现代化,是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要高度重视和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政治关系对于转型性发展的调节与保证作用.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要同大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相适应,同时还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在适应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多方面关系和内容的整体结构。从前提上说,它既包括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又包括与政治民主建设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它既包括文化建设部分,又包括思想建设部分;从方法上说,它既包括较高层次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的教育,又包括较低层次的诸如“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普遍性的群众活动;从对象上说,它既包括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包括执政党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作风的建设。而不论从哪个角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要素,都必须一切围绕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去进行。因为人是社会一切活动的主体,也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目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其本质来说,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人的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18日,是巴黎公社诞生120周年。巴黎公社——这个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自己的新型国家机器,虽然犹如黑暗苍穹中的耀眼流星,一闪即逝,但是它留给我们这个世界的深刻影响却远远超过了它自身。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公社的历史经验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实践所作的精辟的理论总结,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水平是一切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分析某种社会的生产关系乃至社会制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根本依据,也是进一步探索“如何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的根本依据,也是进一步探索“如何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的基本出发点,近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以“生产力落后”为理由,肆意否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否定现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企图把中国引入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严重地搅乱了人们  相似文献   
16.
以与时俱进的态度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是南方重要谈话和“七一”重要讲话的共同立论基点 ,也是这两篇光辉文献重大时代价值之根本所在。他们一脉相承 ,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深刻表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道路——兼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及现实价值》一文(载《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作了扼要概括。虽然都是正确的,但过于笼统。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跨越几千年,包含内容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财富,对于其本质特点,需要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和揭示。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考察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则是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永葆这一活力源泉,关键在于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强固这一根本保证,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 历史上任何一次进步意义的社会改革和改良,都要涌现出一批站在变革前列的先进人物。这些堪称改革家的先进分子,代表着他所在阶级的根本利益,集中反映着本阶级要求改变社会某些方面以推动社会进步的意志和愿望。他们为改革奔走呼号,身先士卒,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向阻碍社会变革的敌对势力发起挑战。正是由于这些改革家的重大作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历史上许多进步改革或改良事业取得成功。即使是那些惨遭厄运迅速夭折的变革,改革家为之奋斗的言论和行动也会给历史添上光辉的一笔,会对以后的社会发展发生长久的震动波。社会主义改革不仅同样需要改革家,而且还要造就大批改革家。社会主义改革家是构成社会主义改革有机体的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不同社会文明的竞争与合作。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深刻的制度文明效应 ,迫切要求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到重要战略地位 ,积极发挥政治文明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条件下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是发展党内民主 ,着重于从制度上建党 ,实现政治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