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对混凝土浇筑前裂缝控制进行计算分析,从施工角度采取针对措施,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相似文献   
22.
从当代楚辞研究史的角度来看,著作研究还是一个非常薄弱的方面。一般地来说,至少应有总体研究、类型划分、体例研究、内容类析、出版大势预测、信息综述、热点评述等。就一本书而言,还有序、跋之别,编、著之分。但在目前,只是停留在“书评”这个层次上。 即使“书评”,也还存在问题,一是有书评的著作不是太多,二是书评质量不高,不是流于一般介绍,就是一味恭维,读来不够理想。据笔  相似文献   
23.
早在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郭维森先生的楚辞研究力著《屈原》便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新时期,郭先生的楚辞研究更是呈现出立体的多维观照、纵向的由表及里、横向的渗透扩展等时代特点。他的工作几乎涉及到了楚辞研究的各主要方面,为维护楚辞学研究严肃性和科学性做出了贡献。郭先生的研究工作还涉及了美学、民俗学、比较文学、文化学等等,往往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拓宽了原有研究领域和视野,弘扬了民族文化精华,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4.
屈原与陶潜漫议■周建忠屈原与陶渊明,代表了两种人生模式,或云载道文化与闲情文化之别。一般士人,往往既做不了屈原,又做不了陶渊明,只是跟着屈原愤世嫉俗,深恶痛绝地指责而不付诸行动,跟着陶渊明吟唱自赏而行动上另有所图或远离诗意。通过长期领悟屈原,揣摩陶潜...  相似文献   
25.
众多楚辞读本往往回避章节之学、层次分析的原因为:研究对象的丰富性、研究史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特殊性。《离骚》分段争议颇多,大略分为二、三、四、五、八、十、十二、十三、十四段以及“二分法”或“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等。从结构层次的合理性而言,“两分法”最经得起推敲,古人“前半”“后半”之说,“人境”“神境”之论,颇切辞旨。延续“两分法”的王邦采的“三分法”,在较多学者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构成了“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26.
本文综合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传统文献、民间传说以及学术史等多种信息,考述昭、屈、景三姓渊源以及"与楚王同姓"的过程.本文结论的是战国三大姓昭、屈、景均源于楚王族,"与楚同姓",昭氏源于楚昭王,屈氏源于楚武王,景氏源于楚平王.  相似文献   
27.
关于屈原自沉的可靠性是不容怀疑的 ,研究屈原沉江的逻辑起点应是研究屈原自沉的动机及其意义。“赐死说”根据不足 ;“殉国说”是特殊时代的“古为今用” ;“殉楚文化说”、“政治悲剧说”对主体认知不够 ;而“洁身”、“殉道”、“泄愤” ,皆为屈原自沉动机的不同方面 ,与屈原作品的情感抒发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8.
<正> 汤漳平是我国新一代的楚辞学者,他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楚辞研究王国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原来他喜欢文学创作,小说、诗歌、剧本、故事,都有所涉及;大学时代曾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于古典文学批评;但毕业后却去部队农场劳动、农村插队,后来又搞教育行政、文艺刊物编辑工作;直至粉碎“四人帮”,学术振兴,才开始搞学术研究。长期的积累、生活的磨炼;思想的解放,求实的弘扬,竞使他“一鸣惊人”,开头两篇  相似文献   
29.
楚辞,是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伟岸人格的艺术结晶;楚辞,是“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美”文学;同时,楚辞,也是“素称难解”的先秦文献,时代久远,史实冥昧,注家蜂起,歧义纷呈。因而要继承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首先就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整理、考订、注释、今译、串讲、解析、导读等“求实型”工作。汤漳平、陆永品撰写的《楚辞论析》(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版。下简称《论析》),就是这类基础工作的一个代表性成果。《论析》作为“中国文学史进修丛书”之一,有着特定的对象与要求。这套丛书主要是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继续进修服务的,要求兼顾普及与提高两个方面,从而成为学习进修的参考书与研究的指导书。综观《论析》,是完全具备这“双重”职能的,既高屋建瓴、整体审视,又全面具体、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30.
圣琪兄是本阜的知名人士。记得多年前,媒体曾于“两会”期间专题报道:誉之为“提案大王”。近年他又从政协转至人大,是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参政议政,颇有建树。及至年初,圣琪兄邀我为其大著写序,真有些意外!忽一日,咖啡萦绕,茶叶飘香,披览目录,快读全书:先睹为快,自然;神思飞逸,灵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