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楚辞新诂》乃何氏五十年治骚的结晶,亦凝聚师弟参与的心血。《新诂》重于考据、文字、音韵和训诂、校勘之学,尤精于声训,往往因音得义,精见叠出;以王逸、姜亮夫二家为基础,甄别诸家,多有补证、圆通、驳难;借助天文学、地理学、民俗学、考古学知识,破释《楚辞》疑难;过份推崇高邮二王、俞樾,亦有动辄“通假”、随意破字之局限  相似文献   
32.
《读骚十论》是戴志钧同志十年治骚的结晶。关于他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张志岳教授在《序》文中已作了介绍,说他“每撰写一篇论文,都能在全面进行史实考核和作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印证,触类旁通。稍有疑滞,冥思苦索,往往数易其稿。”本文则试图通过其研究特点,方法的分析对该书作一具体介绍。始终把屈原放在战国中期社会变革而引起的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和楚国内部矛盾历史条件下加以研究,是该书的重要特点。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  相似文献   
33.
他真幸运:中国仅有三所亚洲名牌大学:北大、清华、复旦,他就在其中两所大学攻读深造过。他曾跨系跳级:七八年二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七九年七月考取本校中文系研究生,成了“文革”后的第一届本科生、第二届硕士生。他是海内第一个楚辞学博士,其思路开阔、高屋建瓴的楚辞学研究,早就为学界所注目;他曾先后两次在中国屈原学会年会上作大会发言,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并当选为中国屈原学会  相似文献   
34.
屈原,这位曾经被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历史伟人,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创造性的贡献。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格、优秀传统中,蕴含着屈原的执著探索与久远影响。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今天,屈原的人格、精神、传统等,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术界致力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5.
周建忠 《船山学刊》2004,(4):22-22,38
明清之际,注楚辞者甚多,大都借注释屈赋,寄托其故国之思.在此类著述中,<楚辞通释>最负盛名.王氏在<九昭>自序中说:"有明王夫之,生于屈子之乡,而遘闵戢志,有过于屈者",故作<九昭>"以旌三闾之志".如释<离骚>"忽反顾以游目"以下八句云:"忠贞之士,处无可如何之世,置心澹定,以隐伏自处.而一念忽从中起,思古悲今,孤愤不能自已."又如释"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云:"原不忍背宗国,且尝受王之宠任,尤不忍绝君臣之义,故灵氛告以他适而不欲从."其释<天问>作意云:"原以造化变迁,人事得失,莫非天理之昭著,故举天下不测不爽者,以问僭不畏明之庸主具臣,是为天问,而非问天.篇内言虽旁薄,而要归之旨,则以有道而兴,无道则丧,黩武忌谏,耽乐淫色,疑贤信奸,为废兴存亡之本.原讽谏楚王之心,于此而至."其释"帝降夷羿"一节云:"盖无道必灭,虐民纵欲,虽有强力,不足凭也."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楚辞研究一百年》之二周建忠楚辞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主要成果集中在本世纪,如1900—1996年,出版楚辞著作359种,1900—1994年,发表楚辞论文4483篇。审视20世纪的楚辞研究,共有四个高潮:(一)2...  相似文献   
37.
历史告诉我们,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对曹植的态度是不同的。这种特定的环境氛围,使曹植生活明显分为建安、黄初、太和三个阶段。因此,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其思想与作品便明显地呈现出一个对屈赋的继承与创新的动态过程。 建安时期,这是曹植一生中最美好的“黄金”时代,在建功立业、慷慨任气的整体气氛中,曹植的特殊身份使他的生活明显分为两部分:一是在邺都“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名都篇》就是这种生活的反映;二是随父南北征战,其《失题》诗云,“皇考建世业,亲从征四方。栉风而沐雨,万里蒙露霜。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这时期共创  相似文献   
38.
《楚辞》黄昏意象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辞汇聚了浩大多元的“黄昏形象”。楚辞“黄昏意象”的“原型”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业文明特征是屈原创作关系不大的“真实”背景;“娶妇以昏时”的婚姻习俗仅是屈原借以抒情表白的“外在”形式;宫廷官府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与过多的夜间祭祀活动,才是屈原政治生活的直接背景;而作为贵族诗人的屈原,那敏感多愁、长夜难民的心理特征,才是《楚辞》“黄昏意象”的灵感触发与主体倾向;至于楚民族和屈原对太阳的崇拜,对太阳神话系统的熟悉、坚信,则真正成为《楚辞》“黄昏意象”的“原型”。  相似文献   
39.
周建忠 《南都学坛》2002,22(4):52-56
屈原放逐问题的研究,是屈原生平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由于司马迁《史记》先后涉及到“疏”、“绌”、“放流”、“迁”、“放”等,学术界对此颇多异辞。近现代的研究,主要是在王逸、黄文焕、林云铭、蒋骥的基础上,作局部的调整或发挥,他们共同的前提是:屈原在郢都任职、遭谗、被疏;在汉北生活了一段时间;被流放江南。屈原放逐问题研究,在方法论上最大的误区是循环论证。鉴于条件,目前可以适当模糊一些、概括一些。  相似文献   
40.
党建工作在企业的稳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须努力在思路创新、管理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廉政手段创新、企业发展策略创新方面突出主题,寓教于乐,虚功实做,实现政治生态和谐、企业环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总体发展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