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50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先进文化建设面临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分析了新的领导集体关于新世纪文化重在建设和坚持“二为”、“双百”的指导方针,并提出先进文化建设目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强化文化管理以及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等建设性任务。  相似文献   
22.
跨世纪的国略:可持续发展(下)周毅四、人口与科教、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切理智的人们,无不为中国果断地打破对传统计划经济的崇拜,坚决走市场经济之路而欢呼。然而在各种市场经济成份迅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难以完全回避在承负某些社会局面正在滋生、蔓延某些严重社会...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发展和发展理论,论述了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指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学说,是关于当代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4.
本文运用人口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及其伦理学综合研究方法,严密论证人口环境系统和人口环境容量的内在规律;深刻揭示人口对环境与环境对人口的双向压力;客观描述全球与中国人口环境非持续发展态势,并简析其失衡成因;科学预测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情设计出可操作性规范: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到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及其政策法规全方位跃动。  相似文献   
25.
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对于中国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阐释了贫困经济学的由来,运用其理论描述、分析与评价了贫困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6.
四川旅游发展现状与入境旅游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状1998年,四川省决定实施一个新的战略计划,即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新型经济产业取代像伐木和采矿那类传统产业,提出将旅游业培育为本省的一个支柱产业的构想。之后,四川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步伐,大大推动了旅游业的增长。近年来,四川立足省情,加快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把旅游产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  相似文献   
27.
周毅 《当代老年》2008,(4):13-13
老两口过得挺好。吴大爷退休多年,养老金虽不算高,但和老伴两人用足够了。老两口平时除了散散步、打打牌,还各有爱好。老伴喜欢到独生女家陪外孙子下跳棋,吴大爷赶时髦开始学习炒股。  相似文献   
28.
周毅 《老年世界》2008,(20):23-23
奥运会各项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国体育选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观看奥运成了人们的最爱,品评奥运也成了热点。宋霏霏家每天的电视音量开得老大,欢呼和呐喊声,不时传出来。那种激情深深地感染着家里每一个人。最近,宋霏霏家为奥运巨星的人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29.
该文根据先进文化的特征 ,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 ,是精神文明创新 ;先进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并论述了先进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互动关系。同时提出精神文明建设新课题 ,一是要加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综合决策和法制建设 ;二是要在全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教育 ,让人们牢牢地树立起“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改变人们不良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是要进一步反对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提倡适度消费 ,建立起既符合国情 ,又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0.
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将中国贫困地区划分为十个类型,并揭示出人口贫困是生态失衡的综台表现和最终结果,低层次地对贫困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既浪费了不可再生资源,又引发了环源大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