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1.
我和她的生活画面 从北京回来,父亲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上海一间机械厂做钳工。听说,父亲是那间机械厂的骨干钳工,工资比在家中时翻了三倍。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的划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区域经济的划分将有助于地区的发展,而不合理的经济区域划分则阻碍地区经济发展。对于新疆而言,一个科学合理的经济区域划分,将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现代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与企业外部的社会公众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作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并抑制舞弊行为的发生,对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帮助企业价值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内部审计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的兴衰成败,是现代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就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品牌归因与传播者归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网络购物过程中高质量的负面消费者评论能够使潜在消费者产生较高水平的品牌归因,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商家针对高质量负面网络消费者评论的有效回复,可以取代负面评论而成为主导信息,降低消费者的品牌归因水平,进而提升购买意愿.网络消费者差评和商家回复同时存在时,针对一致性维度和区别性维度都可以使回复信息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从而作为潜在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的主导信息.同时,消费者的品牌归因水平还受到个人涉入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文芳  唐倩 《天府新论》2007,(4):160-160,F0003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又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体现。学校教育中落实社会公德教育具有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在实施过程中,应将社会公德教育融于行为规范教育中,同师德建设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6.
品牌延伸是企业推出新产品的一种有效策略,能否科学进行延伸产品适宜性评价,直接影响品牌延伸的成功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顾,从产品、品牌、企业以及市场环境四个层面总结影响延伸产品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在对各个因素分别进行阐释的基础上,结合品牌强度的调节效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延伸产品适宜性评价指数计算体系,为企业延伸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主旨在于研究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技术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和价值分配中的地位 ,从理论层面分析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最终根据。本文把技术要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生产要素形式进入生产领域的技术 ,这一类技术可以看做是一种商品 ;另一类是以活劳动形式进入生产领域的技术 ,这一类技术无疑是一种复杂劳动。本文的分析表明 ,无论是哪一种技术要素的分配实质上都是一种按劳分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现实 ,并且也没有出现逻辑上的不一致。最后还分析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特点和新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
从政府组织的制度分析出发,以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规制必须处理企业方面的资产专用性,规制机构这一方面的有限理性,以及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阶段,政务诚信建设成为提升政府信任、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共识性路径。但在寻求解决信任问题、提出建设政务诚信的方案时,必须意识到的是,西方学术界以社会资本视角理解信任,是资本精神、交换经营意识浸淫到西方社会文化层面、日常生活领域和人的行为模式的结果,极具工具理性特征,不能以拿来主义的做法,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因此,中国信任问题的解决和政务诚信的提升,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避免资本原则和资本精神在政治、文化和日常社会领域的转移,摒弃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信任理解,以资源而非资本为视角理解信任、解析中国政府信任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突破运动式、口号化的政务诚信建设窠臼,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结构化互动关系中开发、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