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34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在中国,自秦汉以来,皇位世袭、皇权无限、“官无定守、民无定奉”,庞大的官僚群组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历久不衰,专制和集权的趋势愈来愈强。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赖以树立的经济基础究竟是什么?多年来,史学工作者为它寻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封建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小自耕农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这个基础的补充。以上五种观点其实可以简化为三种,即封建土地国有制、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我认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的提法是比较科学的,现将理由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2.
《汉书·外戚传》记载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及其妹妹谋害二皇子的案件 ,由司隶校尉解光揭出。尽管人证众多 ,但以情理推断 ,实为一桩精心编造的冤案。因为它能轻易取得物证而无物证 ;违谬帝王渴求子嗣的心态 ;无法逃逸王氏外戚集团的监视。此一冤案的幕后导演者是王莽  相似文献   
53.
历史学的任务,一是厘清基本历史事实,二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最重要的是 寻觅人类个体不同命运的成因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这就要求历史学家沉潜到每个历史 人物的时代,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揭示时代条件、个体人生理念与命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正> 由云南大理州财办、中国商业史学会等联合主办的“西南民族贸易史与中国商业史专题研讨会”于4月6日至13日在大理举行,会议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经济干预政策。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干预是指封建国家利用行政权力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实行的控制政策。另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干预是指封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国家都实行干预政策。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除司马迁主张绝对放任外,都主张程度不同的干预政策。其内容包括:(一)促进经济发展,这里又包括  相似文献   
55.
所谓政治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政治制度以及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或政治观念。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政治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秦朝以后的二千多年间,尽管中国封建的政治制度与政治观念经历了不少变化,但是,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原则,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的基本结构以及政权运作的基本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6.
历史上,民族感情联系和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民族忧患更使千百万爱国志士热血沸腾。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矛盾。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不断促进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故民族主义,生人之公理也,天下之正义也。有阻遏此主义使不得达者,卧薪尝  相似文献   
57.
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在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宝库.在历史唯物论方面,他作出了许多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全面论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一次提出了任何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理论;他第一次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为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他把阶级斗争观点提到历史观的高度来认识,以多层次性的观点和方法剖析历史和现实的阶级关系,进一步丰富了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他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群众路线的理论,给唯物史观增添了新的精神财富,等等.所有这一切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具  相似文献   
58.
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孟祥才侯外庐(1903──1987)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生前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一级研究员。先生于1903年2月6日生于山西省平遥县。五四运动时,在山西河汾中学读书,他接受...  相似文献   
59.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必须坚持历史动力一元论的基本观点,坚持农民阶级作为封建社会历史主人的基本观点。离开农民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到另外的任何地方去寻找历史的动力,统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60.
<正>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为世界历史所罕见。虽然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前辈就在自己的著作中给了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以肯定的评价,但是,对她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历史研究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40年来,尽管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使这一问题的研究经历许多曲折,产生不少失误,但还是从无到有,蔚为大观,发展成中国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建国伊始,广大史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从理论上推翻了封建剥削阶级及其史学家在“正史”及其他官方文件、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