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泰戈尔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泰戈尔生于印度孟加拉首府加尔各答,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发了财,成为柴明达(地主)。到了他父亲手里,家道中落,负了不少债务。他父亲深受印度启蒙运动大师罗阇·莫罕·罗易的思想影响,同时又接触到了西方的,特别是英国的学术文化,有民族主义倾向,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热爱印度古代文化,但又与社会上传统风俗习惯相抵触,结果几乎被视为没有种姓的化外之人。泰戈尔降生的时候,正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的时候。他的家庭同这个阶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些都对泰戈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本文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和我校郁龙余教授为《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一书以“对话”方式所作的卷首语。季先生虽已94高龄,而且住院疗养,但仍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日可写2000字。在这篇《对话》中,他重申了自己的一些基本观点,还提出了许多新的真知灼见。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当代思想学术重镇的堂正和深厚。本刊征得作者同意,予以全文刊出,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3.
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制糖术在世界上一些国家传布的历史的书,其中涉及蔗糖制造在中国起于何时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吉敦谕同志和吴德锋同志有针锋相对的意见,展开了一些讨论。我仔细拜读了他们的文章,查阅了一些资料,现在提出一个同他们两位都不相同的意  相似文献   
44.
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相似文献   
45.
我一向主张 ,文化交流能促进交流双方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的发展 ,能增进双方科学技术的昌盛 ,总之 ,一句话 ,能推动双方社会的前进。在全部世界史上 ,要举一个文化交流双方获利的例子 ,非中印文化交流莫属。中印文化交流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典范。众所周知 ,自远古以来 ,中国和印度就一直是好邻邦和好朋友。甚至在先秦时期 ,即在东周时期 ,我们已经能够在诸如《战国策》和《国语》这样一些中国典籍中 ,主要是在神话和民间传说中 ,找到印度影响的一些蛛丝马迹。在屈原的诗歌中 ,特别是在《天问》中 ,我们也可以发现印度的一些影响 ,主要是…  相似文献   
46.
巍巍上庠百年星辰——《名人与北大》序季羡林计算北大的历史,我认为,可以采用两种计算法:一个是从古代的太学算起,到了隋代,改称国子监,一直到清末,此名未变,而且代代沿袭。这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最高学府。而北大所传的正是国子监的衣钵。这样计算,一不牵强,二不...  相似文献   
47.
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的堂兄弟,在佛经中他被描绘为十恶不赦的坏人。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有才能、威望很高的人。他有自己的戒律,有自己的教义,有群众。他同释迦牟尼的矛盾决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在佛教史上是重大事件。他的信徒,晋代法显在印度看到过,唐代玄奘和义凈也看到过阒に挠跋熘钤?历千数百年而不息。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可惜过去还没有人认真探讨过,本文是第一次尝试。以后再写印度佛教史,必不应再忽略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48.
爽朗的笑声     
据说,只有人是会笑的。我活在这个大地上几十年中,曾经笑过无数次,也曾看到别人笑过无数次。我从来没有琢磨过人会不会笑的问题,就好像太阳从东方出来,人们天天必须吃饭这样一些极其自然的、明明白白的、尽人皆知的、用不着去探讨的现象一样,无须再动脑筋去关心了。  相似文献   
49.
清华梦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人格 ,国有国格 ,校也有校格。以北大和清华而论 ,两校同为全国最高学府 ,共同之处当然很多 ;但是不同之处也颇突出。这就是所谓两校校格不同。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这是一个大题目 ,恐怕开上几次国际研讨会 ,也难以说得明白。我现在不揣谫陋 ,聊陈己见。整整 70年前的 1 930年 ,我从山东到北京 (北平 )来考大学。来自五湖四海的五六千学生 ,心中最高的目标就是北大和清华。但是这两所大学门槛是异常高的 ,往往是几十个学生中才能录取一个。我有幸被两所大学都录取了。由于我幻想把自己这一个渺小粗陋的身躯镀上一层不管是多么薄的金子 …  相似文献   
50.
虚荣心作福     
季羡林 《可乐》2008,(8):45-45
我幼无大志。小学毕业后,我连报考著名中学的勇气都没有。考试时虽然成绩颇佳,距离全班状元的道路十分近,可我从来没有产生过当状元的野心,钓虾、捉蛤蟆对我引诱力更大。至于什么学者,我更不沾边儿。我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