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再论中世俗语语尾-am>-o,-u的问题整整四十前,在1944年,我写过一篇论文:Die Umwandlung der Endung-am in -o und -u im Mittelindischen(《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原载德国《格廷根科学院集刊,语言学历史学类》,1944年第六号,现收入《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相似文献   
62.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63.
清塘荷韵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相似文献   
64.
<正>1935年,季羡林先生赴德国留学,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学问人生》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自传,本书选取先生多部自传精华。季先生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在德国留学期间,他的老师们的举手投足让他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5.
《社会科学战线》是我的老朋友了 ,最近索稿于我 ,答应他们的要求 ,义不容辞。但是 ,最近一年多以来 ,我集中全力 ,撰写《中国佛教史·新疆卷》中的龟兹与焉耆的佛教这一章 ,没有时间做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 ,因而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 ,我写的这一章 ,所有的节都能单独成文的。前不久 ,我已经给《燕京学报》和山东大学的《文史哲》各送过一节作为一篇独立的论文发表。现在 ,对老朋友《社会科学战线》也想采用这个办法 ,选了这一节 ,把题目稍稍改了一下 ,以应嘉命。文中的“请参阅上面第二节”等一类的提法 ,指的都是《新疆卷》中的节。至于这些节内容如何 ,则限于体例和篇幅在这里无法叙述。只有请读者原谅 ,稍微拿出点耐心 ,等待全书出版了。  相似文献   
66.
虚荣心作福     
我在许多文章中都写到过,我幼无大志。 小学毕业后,我连报考著名中学的勇气都没有,可见我懦弱、自卑到什么程度。当时表面上看起来很忙,但是我并不喜欢念书,只是贪玩。考试时虽然成绩颇佳,距离全班状元的道路十分近,可我从来没有产生过当状元的野心,对那玩意儿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相似文献   
67.
季羡林 《东方论坛》2004,(5):1-5,111
青岛大学<东方论坛>准备开设一个新的栏目"东学西渐",我觉得这个栏目开得好,开得适逢其时.我愿意写一篇文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一向特别重视文化交流问题,既主张拿来主义,也主张送去主义,对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我的基本观点是"拿来"与"送去".就目前来说,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但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东化"这个词是我发明的.根据历史事实,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未中断过,我认为21世纪应该是"东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从而把人类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我希望这个栏目能够吸引更多的学者参加,希望把这个栏目办好,办成一个有特色的栏目.  相似文献   
68.
季羡林先生亲自为《赵元任全集》作序并论及语言学研究课题,现由季老赐稿发表于本刊,标题为编者所新加。在此谨向季老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69.
70.
季羡林 《社区》2009,(5):5-5
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爱书如命的人。我愿意加入这一行列。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但也能给人带来麻烦,带来灾难。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里,我就以收藏“封资修”大洋古书籍的罪名挨过批斗。1976年地震的时候,也有人警告我,我坐拥书城,夜里万一有什么情况,书城将会封锁我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