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我的困境──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之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西方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主体哲学。主体一自我既是它的起点又是它的终点。然而,从一开始,主体哲学的核心概念──自我就包含着严重的问题。笛卡尔哲学已充分暴露了‘咱我”的困难。而康德对此困难的解决一方面将主体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也同时进一步暴露了它的内在困境和危机。  相似文献   
42.
从教化到启蒙——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与"文化"是构成现代中国人日常世界的重要概念.这两个来自西方的概念不是纯粹的形式和工具,而是必然带有西方的种种历史经验的.当我们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观察问题的现代出发点和使用这两个概念必然产生的对中国经验的扭曲性再塑.当中国人将传统政治的理解转变为全盘接受西方对政治的理解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的自我理解也从教化变成了启蒙.这使得中国现代政治成了"模仿的政治".  相似文献   
43.
44.
朱熹与陈亮的著名辩论在古人眼里是性命与事功之争;而到了某些现代学者那里,又成了功利主义儒家对正统儒家的挑战。然而西方的"功利主义"概念根本不适合用来指称陈亮的立场。而这种不适合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这场著名争论的实质。其实,朱陈的分歧并非在是否要功利,而在更加深刻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层次。朱陈之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含义丰富的古人如何理解历史与政治的案例。  相似文献   
45.
以西方哲学的门类划分来重构或重新叙述中国哲学,是一种比一般观念层面的反向格义后果更为严重的一种反向格义。本体论这个译名使我们对西方的ontology产生了根本的误解。熊十力根据他的理解,认为本体论和宇宙论是人类思想的普遍问题,而没有看到这些术语的确是"西欧学人据其所有者分判"。就反向格义的思想路数而言,牟宗三与其师如出一辙。反向格义的结果是,我们把被人已经彻底批判否定的东西当作普遍有效的真理来接受,而西方哲学发展的积极成果对我们的哲学研究几乎没有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二十世纪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为其前奏曲的。这次大战虽为时四年,然而它对于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却持续到今天,并将持续下去。大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固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结构,调整着整个西方文化的走向。因此,弄清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现代西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作用,对于理解现代西方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7.
熊十力强调哲学的"国民性",主张在精通中西哲学传统的基础上,求得中西会通,"融摄"西方哲学,结合中哲"归极证会"与西哲"精于思辨"的优点,构建现代中国哲学。《新唯识论》即是熊十力对这一主张身体力行的成果。虽然熊十力哲学中存在着随意附会与本质主义化约论两方面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哲学问题确如熊十力所言,多为普遍的,只是不同哲学家切近的方式不同,因此像"道"与"存在"这样的概念虽是特殊的,却可以被另一套哲学话语翻译。西方哲学的最大长处在于包容内在自我批判与外向时代批判的批判精神,熊十力是第一个对现代性有自觉批判意识的中国哲学家。虚心容纳西方哲学,首先应容纳哲学的批判精神,只有用共同的哲学话语与别人讨论人类共同的问题,中国哲学才可以实现现代化和世界化。  相似文献   
48.
哲学释义学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以来,人们围绕着它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批评和反批评,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要算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争论。了解这场争论双方的观点,对于把握哲学释义学的一些根本思想,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9.
海德格尔对科学本质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德格尔看来,理论知识只是此在(Dasein)在世存在的一种特殊模式,但‘它不是此在存在最基本的、最特殊地位的模式。此在最基本的存在模式在于此在对世界中存在者的牵挂(Besorgen)。这些存在者在世界中首先是作为人所牵挂的器具和工具与人相遇。这种关于作为器具的存在者的知识是内在于我们对它们的牵挂中的,但它在本质上却不是理论的知识。因此,它也不是一种科学的知识。也许可以说这种知识是前科学的。此外,这种知识显然也是前哲学的,因而是前本体论的,即使我们对世界中存在者的实际牵挂中已经隐含了某种对它们存在模式的理…  相似文献   
50.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作为一种学科创制的哲学。对马克思来说 ,哲学从来就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思辨 ,不是什么重建本体论的努力 ,而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现代西方哲学主张“哲学的终结” ,但却始终未能超越哲学。“哲学的终结”反映了哲学的危机 ,更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危机。维特根斯坦否定哲学是因为哲学没有正确地使用语言而造成许多伪问题 ;海德格尔宣布哲学终结是因为哲学无法思考存在的前提 ;罗蒂提出后哲学文化是为了反对实证论的本质主义 ,去除哲学的真理垄断地位。刺激他们思考的科学主义、虚无主义和本质主义正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在人的思想中、更在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中有其根源。马克思把哲学危机看作一定时代危机的表现 ,批判哲学 ,必须批判哲学生存的现实 ;消灭哲学 ,必须消灭哲学依附的制度。马克思真正使哲学变成了社会改造实践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