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我们学院历来把创业工作作为就业指导 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不提倡大学生毕业后盲 目创业,但支持有创业意向且有能力的学生 创业,也给学生提供舞台。 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确在资金、经验等 方面存在着软肋。没有社会经验,没有资金 源,没有客户群,更谈不上管理经验,空有 一腔热血要创业是不行的。大多数的家长供 孩子读书已属不易,自主创业是笔额外的风 险投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人民为本”价值观: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徐德明曾鹤翠本论文阐述了邓小平“人民为本”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时代特色,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邓小平“人民为本”价值观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理论基础的观点。徐德明,男,1940年3月生,浙江工业大学社科部主任...  相似文献   
13.
真学者要独立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将自由精神贯彻在研究中 ,在此精神照耀下追求切近于生存的真理与价值。强调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形式规范仍是枝节 ,有价值的问题还是首要的 ,如果借规范以巩固、强化话语权力 ,最终形成了学术研究的外强中干局面 ,则有害于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黑幕"定性已久,然而仍需返诸历史现场细辨."黑幕"定性源于<新青年>同人"斥黑"."黑幕"原初有借媒体揭露社会现实的动机,其主体立场的昏愤与渐行渐变的商业操作决定其价值模糊,终于成为公共场域中的垃圾."黑幕"的客观作用恰恰与<新青年>改良社会的目的相冲突,所以<新青年>同人必得"斥黑",斥其贻毒青年的害处,斥其与传统文学糟粕的一致.斥责者的主观愿望是建构新的"个人、国族意识形态","斥黑"客观上是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的一部分,并不在纯粹的文学文体上做文章,因而申斥的方式与态度大同而不乏小异.<新青年>同人现代性强势话语一直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对黑幕的叙述.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是<革命军>作者邹容牺牲100周年,也是他诞辰120周年,谨以重读<革命军>之心得祀之.100年前,在<革命军>中,邹容自号革命军中马前卒,抒发他献身中国革命、献身中华民族的远大志向;阐述了革命的正义性、必然性、紧迫性;鲜明提出了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的革命目标和纲领.邹容的革命精神和光辉思想永垂青史,他热爱人民的赤子精神,博采新知的学习精神,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巴山儿女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基本制度和基本价值的辩证统一徐德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如何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理论,是当前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邓小平揭示的...  相似文献   
17.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9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必然出现一个学习型社会;在学习型社会中,必然会涌现出大量的学习企业,学习型企业是最具活力的社会单元;公有制性质的学习型企业所有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着营造一个共享价值体系,即为着共生存而学习、为着共创造而学习、为着共规范而学习、为着共享用而学习。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角度初步探讨了当今社会的干群关系。认为领导者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关心群众的表率,善做伯乐识别千里马,善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实现领导者事业与生活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文学整体观的立场上,将“五四”文学革命前的20年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导期,标志起点并揭示作为文学现代化背景的文化机制的作用,阐释清末文学观念更新的现代化内涵,对20年中诸文体的现代化进程作精确的历史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