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春秋战国时期,宗教和道德精神衰落,礼乐文化分离,艺术逐渐成为享乐的工具,儒墨道在批判享乐主义艺术的同时,建构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观.由于儒墨道对享乐主义艺术的危害性理解不同,寻求走出困境的出路和途径也大相径庭.儒墨道对享乐主义艺术观批判的共同性,构筑起中国艺术彰显理性的精髓,他们之间相互批判,却又互为补充,共同缔造了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打通了艺术通往生活的道路,为中国人提供了游刃有余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生活奠定了理想生存的模式.在当今过分关注肉身的享乐主义时代,儒墨道艺术观的重新发现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是天文历法体系的重要奠基期,庄子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宇宙观,这种前科学意识使庄子的人学思想在先秦独树一帜。庄子把宇宙的物理现象与人的生命本质结合起来,将之转化为人的生存思想,揭示了宇宙本原之道的终极美、无限美和整体美,是一种审美化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3.
魏娜  时晓丽 《唐都学刊》2008,24(1):124-128
传统的观点多从哲学、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的视角来阐释古希腊悲剧.本文试图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心理学的视阈来关照古希腊三大悲剧,把其中一以贯之的悲剧精神归结为"普罗米修斯精神",即人的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而这种精神又是在生存论、价值论、审美论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当西方传统悲剧理论发展到了近现代悲剧理论时,风格骤变,高举起了反传统的旗帜。19世纪末,悲剧理论大多是对传统悲剧的发展和修正,从中可以看出反传统的意思,但尚未形成一股席卷世界的浪潮,而到了20世纪,才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现代观点和巨大理论思潮登上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舞台。ZO世纪的悲剧学说,基本宗旨就是要对传统的悲剧学说进行反叛和否定。在现代西方悲剧理论家们看来,西方传统悲剧理论已经无法表现新的时代生活,而必须开创一种更有生命力的悲剧理论形态来取而代之。这并不是说现代西方悲剧理论家已完全抛弃了传统悲剧学说…  相似文献   
15.
混沌是人类对宇宙最初状态的想象之词 ,庄子的混沌寓言显然是受到原始神话的影响 ,然而 ,《大宗师》中的混沌却被拟人化了 ,而且赋予了极强的文化意蕴。混沌之死体现了庄子思想中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也反映了庄子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和学术理想的追求与超越。庄子的混沌意象具有丰富的内在美 ,它是无为 ,也是道 ,是无序后的至一 ,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庄子思想产生于诸侯混战的战国,他关注人的个体生存价值及其意义,不以社会取向衡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仅以隐士思想解读庄子,便放大了其逃避现实的一面,忽视了绝大悲悯与批判的另一面。庄子认为社会的破坏力量源于精神上的遮蔽,他称之为“天刑”,这是人类最大的桎梏。然而,人虽然非本质化了,人的本性却是美的,人可以“复其初”,审美生存是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在西方倍受冷落之际,却二度挤进中国文坛,一方面它与新时期文学迫切追求个性解放、人性解放的呼声一拍即合,寻找到互相选择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另一方面,新时期文学又绝非弗洛伊德理论的简单演绎,而是给性爱渗进去强烈的理性意味,将其作为对时代、文化和道德批判的手段,旨在寻觅压抑的来源及原因,体现出完全中国式的变异选择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审美生存:庄子思想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以有用作为衡量世界的惟一尺度,人与世界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庄子以"无用之用"反对世人的"有用之用",以审美人性之大用反对以实用为大用的知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以"无用"还原世界本真的美,在人与世界单纯的实用关系之外,开出审美生存的新天地,其审美生存的思想对于当今的人文反思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子审美化的技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反驳庄子反知的观点,通过对人们经常误解的两则寓言的现代阐释,认为《庄子》反映的是技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技术观不同,庄子反对扭曲人性的工具化技术,并不反对符合“道”之技。结论为:庄子将技术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还原了技术的本质,赋予“技”以审美意义。庄子审美化的技术思想对于现代人摆脱技术片面的功效追求,以及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描述20世纪中国悲剧理论的百年历程,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悲剧理论对于异域文化多次选择的发展轨迹。中国现当代悲剧在众声喧哗中开始,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继粉墨登场,经过历史的选择,现实主义逐渐确立了主潮地位,其过程却充满曲折,经过伪现实主义,又回归传统现实主义,最终走向开放的现实主义,清晰地呈现出由多元到一元、又由一元到多元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