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4篇
综合类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本人在《“季氏八佾舞于庭”新解》一文中,对“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这段话作了重新解释,认为季氏的这一行动,不是对周礼的背叛,而是对周礼的遵从和维护。此后,刘百顺同志写了与我商榷的文章,拜读之后,收益不小,不过还有些不同看法,继续向大家求教。不久前徐鸿修同志在《周代贵族专制政体中的原始民主遗存》一文中,对这方面谈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今参考该文和其他有关材料再议“八佾”问题。西周建国前的周族,还是脱离原始社会不太久的一股社会势力,因此在其建国后所建立的制度——周礼,必然是既有君主专制的成分,又有原始  相似文献   
22.
孔子是先由讲“礼”而成名,后又讲“仁”而成派。而宣扬仁义礼智,提倡道德教化就成了孔子和他的学派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是,孔子在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内,如经济、法律、军事、外交、文化教育、音乐、美术等等方面也都表达过自己的意见,而且有些看法很有道理。下面仅就孔子在军事方面的一些看法,作简要介绍和说明。一、重视、学习和传授过军旅之事  相似文献   
23.
在鲁国,建国之始就有很多“丑类”(《左传·定公四年》)。到春秋初期,也有“早隶之事”(《左传·隐公五年》)。直至春秋后期,还有赠送大批奴隶的现象存在(见《左传·成公二年》)。可见鲁国自始至终是存在着很多奴隶的。目前学术界对西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以及孔子时代的社会状况等问题,均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笔者对有关鲁国奴隶制度的问题作了初步探求,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4.
颜回研究     
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人。在孔门弟子中,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师生关系最密切,思想最融洽,他的思想言论和事迹对后世影响较大,很值得研究。本文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一、颜回的生卒年代颜回的生卒年代,是目前还没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论语》的《雍也》和《先进》两篇中,都曾提到他是“不幸短命死矣”。这里虽然指明他是早死,但是,既没说死于哪一年,又  相似文献   
25.
学术界常有“齐鲁文化”的提法,这是着眼于齐、鲁两种文化的相同点提出来的一个名词。不过,它们还有很多不同点,这些不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曾发生过重大影响。了解这种差异性,是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项有意义的王作。本文愿在广义性文化上,对齐、鲁两国文化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影响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6.
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他一生的斗争中,对孔子也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人们不能忘怀的。1978年以来,学术界对孔子又展开了再评价的活动,而且大多数学者也给了孔子以充分的肯定,认为孔子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  相似文献   
27.
孔子自五十五岁弃官离鲁,到六十八岁离卫返鲁,前后在外凡十四年。这十四年是他生活波浪最大、奔走地方最多、观察社会最广泛、深刻的时期,也是最后形成其思想体系的时期。对这个重要时期,学术界讨论得还很不够。对出走的原因,周游的目的,居卫居陈的因由和周游的成败问题,认识还很不一致,有的甚至概括说孔子的出游,是“若丧家之狗,一事无成”,或说是“到处碰壁,大败而归”等等。他为什么出走呢?他是不是一事无成大败而归呢?……应进一步研究,下面谈几点认识,以向方家求教。  相似文献   
28.
<正> 社会剩余财产何时出现的呢?过去史学界认为是在原始社会将要解体,阶级、国家即将出现的时代。但是仔细查对一下各方面的材料,并对之作些初步分析后,就感到这一传统说法是存在着问题的。为了把原始社会史的研究引向深入,愿就“剩余财产”的涵义、出现时间以及它出现后对社会发生的影响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9.
论孟子思想与邹鲁文化李启谦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展的地域性文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从而也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孟子是战国时代邹国人,在他的思想中,既有战国的时代特点,也有邹国的地域特色。时代特点的研究成果,过去已有很多,但对于其地域特色的探索,却从来...  相似文献   
30.
赵纪彬先生在《论语新探·释人民》中,对“人”、“民”两字用了不少篇幅,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统治阶级,‘民’是被统治阶级,所以孔丘对‘人’言‘爱’,对‘民’言‘使’”(《论语新探》第三页)。又说:“‘民’是奴隶阶级,‘人’是奴隶主阶级。”(《论语新探》第二十六页)等等。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此结论,有的学者采取了不理会的态度,有的也作了一些与此不同的阐述(见《郑州大学学报》七八年三期三十八页)。但是有的同志,至今还作为不可动摇的定论来引用。我在《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一文中曾说:“孔子的‘爱人’是泛指,有普遍意义,不是指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