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按照《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实现这一目 标,有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转变思路观念,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搭建 平台,努力寻找载体,整合两种力量,完成推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国家扶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应顺 势而为,与旅游扶贫联动共进,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以“普通话志愿服务”为手段,直接与示范村对接, 对农户实施精准帮扶,形成旅游扶贫与普通话普及“双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二十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学三巨匠之一的芥川龙之介在他的“中国题材作品群”中精心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中国女性的形象。这群中国女性的形象与他在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么,芥川描写这样一群中国女性形象的目的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这是芥川表达理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李劼人是我国现代知名的川籍作家.在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艺思潮的关系中,他与法国自然主义之间"先研究后化用"的关系是非常独特的,很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作品群是笔者自己提出的一个概念,指芥川作品中根据中国历史传说和古典小说改编、翻案而来,或者以现代中国为背景创作的那部分作品。这些作品的产生是中国古典文化(文学)浸润芥川且深入骨髓的生动表现。  相似文献   
15.
从《小窗幽记》看陈继儒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继儒的文化性格,有着晚明突出的时代特征。《小窗幽记》是陈继儒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代表性地反映了陈继儒的文化性格。陈继儒文化性格的本质特征是对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的重新理解和定位。对个性自我的肯定,对真情至性的崇尚,以及审慎圆通的处世艺术构成陈继儒文化性格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考察"十七年"时期《人民日报》中的楼适夷,可以发现他从"忘我"到"无我"的一次精神蜕变。这种蜕变的实质是"自我"的逐渐淡忘直至完全丧失,意味着"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在个人身上的彻底刈除,这是文艺界思想改造运动的必然结果。问题在于",自我"的丧失导致随后的盲目服从和狂热"紧跟",其结果必然是遭受愚弄和摆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芥川中国题材作品看成一个有机体进行整体观照,分析了它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内涵,指出芥川借中国题材作品进行古典中国想象,并不是出自对中国的好感.他只不过借此题材抒写他的人生理想而已.作品中表现出的某些心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对中国的总体态度.  相似文献   
18.
李秀卿 《兰州学刊》2011,(12):213-215
1933年9月间,楼适夷和穆木天围绕楼译《二十世纪的欧洲文学》展开的关于误译的论争,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两种不同翻译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论争最后以鲁迅的表态而告终。鲁迅对翻译批评中"专揭烂疤"的做法的批评,体现出鲁迅对中国现实的深刻洞察和认识,以及对进步文艺的精心呵护,为文艺青年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作品群是笔者自己提出的一个概念,指芥川作品中根据中国历史传说和古典小说改编、翻案而来,或者以现代中国为背景创作的那部分作品。本文对其思想倾向进行了专题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秀卿 《东西南北》2012,(10):18-20
从测量师到香港特首,一个没有公务员背景的香港人终成为香港公务员的“老大”,这是一部现实版的《狮子山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