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对于艺术作品,我们的文艺理论教科书常常从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范畴,主要从艺术作品由各部分到结合为一体的角度,具体剖析了作品组成的主要元素,最后进展到内容和形式统一这一概念。到此,就算完成了对艺术作品的理论考察了。但是,如果我们用系统论的观点,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整体,并且把这一整体放到艺术作品——欣赏主体这一关系(系统)中来看待,那么,我们就会感到目前对于艺术作品的研究还多少停留在静止、孤立、片面的水平上。首先,艺术作品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而这对于认识艺术作品在艺术创作、欣赏、批评过程中的性状,价值来说恰恰是至关重要的。艺术作品不是从孤立的题材或主题、内容或形式,而是从一个整体结构产生于艺  相似文献   
12.
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杜卫“审美论”是“aestheticism”的汉译,这个英文词又译作“唯美主义”或“唯美派”,近来又有人译作“审美主义”。本文所讲的“审美论”是指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理论或观念,同时尊重通行的用法,以“唯美主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学工具论”的反动,“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出现无疑有着历史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这一理论的出现具有“矫枉过正”的性质,因而在学理上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这种由一种片面导向另一种片面的现象反映了思维方式上的“知性”局限,因而需要进行深入地反思。其反思的路径可以从“自律论”、“二元论”、“特征论”等观点入手。  相似文献   
14.
科技、经济发展与美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当代美学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科技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这种发展将延续到21世纪。在我国,从8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即将到来。面对新的时代,作为哲学思维的美学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代美学由“热”到“冷”,由“高潮”进入“低谷”,几乎与8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出现较快增长势头同步。这种状况是否意味着美学在经济发展时期的必  相似文献   
15.
评新时期文学理论中的“审美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审美论”是众多看待文学性质和价值的观点和方法之一。从历史上看,“审美论”是从外国引入的一个术语,在英语里是aestheticism,国内多译作“唯美主义”。然这种译法容易产生误解,似乎aestheticism是只追求美而不顾其他的“主义”。事实上,“审美论”的基本特点是从审美范畴出发来认识和评价艺术。文学审美论的基本信念是:文学的主要属性是审美性,文学的根本价值是审美价值,具体体现为唤起或提供审美经验。以现代美学为基础的文学审  相似文献   
16.
个体审美类型是指不同个体在审美方面所具有的某种共同或相似的心理特征,是一定的人格类型特征在审美创造、表  相似文献   
17.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2003,1(5):192-195
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 ,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 ,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前期美学的生命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卫 《文史哲》2002,(3):82-88
朱光潜前期在论述文化、人生和审美问题时提出的“以情为本”、“审美解放说”、“人生的艺术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民族生命力的复兴”等命题,以及他的悲剧理论,显示出感性优先、生命优先的理论色彩。与此同时,他所试图建立的一种以充沛生命力做根基的新人生、新道德、新文化、新民族的构想,又因其现实的“审美功利主义”倾向而有别于尼采等人的西方现代反理性思潮。  相似文献   
19.
高扬现代美育的人文精神──《现代美育学导论》读后感姚文放杜卫君治美学有年,思致灵动、学理条畅,素有建立现代美育学的夙愿.记得十年前与之执手共读于寒窗之时,曾就此作彻夜长谈,我很赞同他的这一想法:建立现代美育学.首先要找到一个根本出发点,那就是人。而今...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开始,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先后倡导美育,特别是蔡元培著书立说,身体力行,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等著名思想,在当时造成了很大影响.虽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美育开展十分艰难,但是仍有一些进步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