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统计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1.
杨国安 《人才瞭望》2004,(12):18-18
先看以下的事实:20世纪80年代曾经名列美国《财星》杂志五百大的企业,到了90年代几乎有一半跌出五百大的排名之外。在这个以营业额为排名的调查中,能够名列其中的企业绝非泛泛之辈,为什么会有高达一半的企业最后走向下坡?除了美国的《财星》五百大企业外,我们也看到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像GH、IBH、SEARS等,在80年代也遭遇极大的挑战,甚至岌岌可危,其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2.
杨国安 《江汉论坛》2012,(9):111-119
咸丰初年,太平军北上进入湖南、湖北,当地民众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抉择:或是站在"异端"的反叛者一边,积极响应并投身到起义的洪流中去,成为太平军阵营中的"新兄弟";或是站在"正统"的官府一边,加入团练或湘军,成为维护旧有秩序的"中流砥柱"。本文通过爬梳清军俘虏的两湖地区太平军士兵的口供材料,以及其他相关地方文献,详细揭示了两湖民众"从贼"与"反贼"背后的动机、加入的方式、对战争进程的影响等等。研究表明,太平军和团练、湘军之间的斗争,可以认为是带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意识形态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文化冲突。但就两湖地方社会言之,则更多的掺杂有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利益冲突。而在双方争夺乡村资源的过程中,固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是构成集体行动和社会动员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3.
试论北宋儒学的演进与韩愈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安 《中州学刊》2002,(5):142-147
宋代是中国思想史上急遽演进的时期 ,此期的韩愈研究在此特殊的背景中展开 ,深受主流学术思潮变化的影响。庆历前后 ,由于石介、欧阳修的大力提倡 ,韩愈受到普遍的尊祟。嘉、治平以后 ,随着儒学的进一步深入 ,对韩愈的讨论更为热烈 ,这种讨论由浅入深 ,涉及到儒学中一系列重要问题 ,如道统、心性论、文道关系等 ,许多重要的学者都参加了讨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宋代儒学是通过对韩愈儒学的批判完成自身建构的。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风险测量方法VaR首先是JP M or-gan公司的风险管理人员为满足当时总裁W eatherstone每天提交“4.15报告”的要求而开发的,之后VaR方法便很快在风险测量、监管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成为目前金融市场风险定量管理的主流方法,并已逐渐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统一标准。在实  相似文献   
15.
洪兴祖的《韩子年谱》是宋代韩愈研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不仅在年谱形式上有所开拓,而且对材料的使用范围更宽,对史实的推求更加详密,对作品系年用功更多,也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判断。由于作者对于唐代史实和谱主事迹的深厚学养,该年谱至今仍是韩愈生平研究中重要的参考文献。从年谱这类著作形式发展的历程看,它也是年谱从草创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性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古典文学教学应调整课程结构,以含蕴宏富的文学史课程为主,辅以独具特色、自成系统的选修课,从而培养学生健全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素质教育,变单一传授为双向参与,以多元,灵活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救生船局与清代两湖水上救生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阔的水域、繁忙的水运,使得清代两湖地区的水上救生活动非常活跃,并形成以半官僚化的专业水上救生组织--救生局和其它民间善会善堂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水上救生网络.在这些水上救生组织及其救生活动中,国家及各级地方官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国家权力与民间力量呈现出彼此依赖、联结与交融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走进新世纪     
<正> 历史的航船扬起了世纪风帆,滚滚巨轮驶进了新的纪元。21世纪,一个崭新的世纪,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已向我们走来,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春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我们豪情满怀走进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19.
鄂东南地区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既受当地山区丘陵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是自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外来移民不断迁入定居、繁衍的结果。而且移入先后的不同导致村落形成和扩散方式的差异,进而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姓数村、团状聚居和一娃一村,分散聚居等多种聚居模式。这种家族式聚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来自江西等宗法文化较浓厚地区移民的迁入,以及不同族群为着生存空间的竞争,导致鄂东南地区在清代前期进入普遍的移民家族的组织化和制度化进程。以宗祠——支祠——家祠为层级的祠堂建筑格局与家族聚居区——自然村落——单个家庭的聚落形态相对应,体现出建筑格局与家族结构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其中与自然村落相关联的支祠(鄂东南称之为祖堂、宗屋、公屋)更是构成所在村落的公共空间,并成为族人祭祀、娱乐、教育、生产等公共生活的核心,地理空间与血缘家族空间的重叠、建筑的象征功能与宗法组织的实际运作共同维系着清代以来鄂东南地区以家族为特征的乡村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章太炎《书》中的学术史评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评析 ,试图寻绎出章氏论学的宗旨和其中蕴涵的社会政治内容。文章认为 ,章氏论学注重学术对于社会历史的实际意义 ,具有视野开阔 ,勇猛斩截的特色。他的许多意见都与当时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尊清保皇与排满革命之间的激烈论战有关 ,具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但过于浓重的门户之见和时代政治因素有时也不免影响到其学术史评论的客观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