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前,圣经文学研究正在深入发展,它覆盖了文学研究和圣经研究两个领域.文学研究方法日益引起圣经学者的注意,致使圣经学术发生了向文学研究范式的转移.对于文学批评家而言,圣经被认可为经典的构成部分,其卷籍由文学研究者在课堂上讲授,并成为他们发表批评文章及学术著作的研讨对象.  相似文献   
12.
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的原型批评理论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嗣后它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内在原因是其理论体系本身及其批评活动存在一些瑕疵。弗莱理论事业的起点和圆心皆为圣经文学研究,他的批评理论尤其圣经文学研究实践表现出某些缺失之处,如过分追求从文学内部研究文学而导致批评系统的自我封闭,奉行历史循环论,所论原型的嬗变缺乏必要的动力支持,将原型批评与基督教类型学混为一谈,在隐喻思维的遮蔽下进行某种任意诠释等。  相似文献   
13.
《沉船》是泰戈尔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但国内学术界对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却不相同。多数学者将其列入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范畴,认为小说“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与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矛盾”,“批判了包办婚姻的危害”,并“通过罗梅西的形象,揭示了印度资产阶级反封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流散文学与本土经典的关系有助于从跨民族、跨文化的视阈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性,对古犹太流散写作与希伯来经典之间关系的考察能提供一种带有示范意义的个案分析.希伯来经典是在犹太民族国破家亡之后的流散时期逐步完成其经典化过程的,犹太人经磨历劫的苦难历史为之赋予博大精深的品质.后来的犹太流散写作既传承了希伯来经典的观念形态和言说方式,也会通多种异域文化要素,与本民族经典所体现的古老传统构成种种对话之势.古犹太流散写作的诗性话语并非希伯来经典的简单复制,而是呈现出诸多变异和更新.  相似文献   
15.
《卡斯特桥市长》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斯特桥市长》是英国作家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第四部,发表于1886年。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此书的主题是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表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支配着人的命运,把人的生活变成一系列不幸和绝望”。依照此说,“卡斯特桥市长”指的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亨察尔—他早年因酗酒卖掉妻女,醒酒后悔恨不已,乃发奋自强,赚得大批财富,当选为卡斯特桥市长;十八年后妻子携女归来,他一度合家团聚,但不久便遭到命运的连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期以后,一批研究者运用意识形态理论观照圣经文本外部与内部的意识形态冲突,为深入理解这部古老经典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研究模式.它有助于观察者纠正简单、片面、肤浅的思维惯性,形成趋于纯熟、全面、深刻的阅读视界,对圣经本身乃至理解、运用和传播圣经的历史达成更为周全的认识.意识形态理论视野中的圣经文本批评涉及意识形态批评的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圣经意识形态批评的研究实践,包括女性主义批评、解放神学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  相似文献   
17.
《高加索灰阑记》中的"阿兹达克智断总督夫人与格鲁雪争子疑案",与圣经所载"所罗门智断二妓女争子疑案"貌合神通。圣经中的所罗门不时融入布莱希特剧作,为之注入多种圣经元素。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有助于认识所罗门政体的专制性质以及《高加索灰阑记》的某些特征。格鲁雪和西蒙对应于福音书中的马利亚和约瑟;布莱希特借其质疑血亲伦理而伸张超血亲伦理,表达了对耶稣观念的认同。如同所罗门,阿兹达克也利用一个"空位过渡期"成就了"短暂的黄金时代"。剧本的显见主题掩饰了布莱希特的深层次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8.
运用当代叙事学理论研究圣经叙事者处理时间顺序的艺术,涉及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概念、圣经叙事的“顺时”性质、圣经叙事中的“错时”现象、“错时”的叙述功能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圣经文学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后期,圣经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一直是无人涉足的学术禁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复苏,逐渐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从圣经文学综合评介、圣经文学专题论述、《圣经》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扼要总结了中国圣经文学研究20年来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符号学对当代圣经批评发生了显著影响。符号的情况千差万别,研究者乃从不同角度对其分类。符号学是系统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问,溯源于古希腊,历经长时期发展后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一门现代学科。莫里斯将符号研究分为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它们均被用于当代圣经批评。运用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分析《犹滴传》,能得出一些新鲜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