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59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141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王丽  原新 《天府新论》2016,(1):120-127
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合,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社会融合的总体水平,也对新型城镇化进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流动人口不同社会交往对心理融合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关系体系显著降低积极心理融合水平,本地社会交往体系显著提高积极心理融合水平;同质性社会交往因素的影响存在户籍、空间转化效应;此外,政府管理服务人员、村/居委会和房东的正向影响显著。拓展社区服务主导功能,丰富社会交往对象、提高本地人邻居比例,是促进流动人口积极心理融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82.
网缘关系是以互联网为交往媒介,人与人因网络结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具有虚拟性、弱联系性以及趣缘性特征。网缘关系的虚拟性为人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舞台,实现了话语权上的平等;网缘关系的弱联系性打破了强关系的信息垄断,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网缘关系的趣缘性塑造着“无组织的组织”的新型社会形态。但网缘关系也存在着交往隐忧,它不仅带来了人际诚信危机、导致网民易患网络依赖症,而且让传统隐私成为网缘关系的牺牲品。网缘关系的健康成长,需要通过提升主体素质、注重法律规范、进行文化引导、加强技术防范手段对其加以引导规范。  相似文献   
783.
王丽 《劳动世界》2020,(1):54-55
一名"80后"理工男,放弃翻译工作回乡创业,带领母亲和一帮农村妇女织毛衣卖。走过事业的低谷后,他最终带领乡亲们"织"出了惊人财富。在抖音一个月,"毛衣哥"就拥有了百万粉丝,2019年还被请上了央视舞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不设限,才有无限可能!不当翻译,孝心理工男返乡织毛衣"80后"潘锐彬,出生在广东汕头市隆都镇福洋村。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勤劳的妈妈除了和父亲一起种水稻,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做女工,他是当地著名的巧手"织娘"。  相似文献   
784.
陈瑞  王丽珩  阎蓉 《办公室业务》2023,(2):105-106+123
作为国家标准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度和重要战略举措,1+X证书制度为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高职院校阅读推广工作特点,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为阅读推广带来的新机遇,旨在为高职院校探索实施有效的阅读推广措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85.
运用真实的线上产品数据,从信息级联视角分析产品排名对在线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产品类型和产品价格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网络效应和口碑效应的影响后,产品排名对产品销量有积极的影响。与购买搜索品相比,在线消费者在购买体验品时产品排名拥有更大的影响。与购买低价品相比,在线消费者在购买高价品时产品排名拥有更大的影响。而且,在线消费者购买高价体验品时产品排名的影响最大,低价体验品次之,高价搜索品再次之,低价搜索品最小。此外,研究表明,单独分析产品类型或产品价格的影响时,它们的调节作用都是显著的。但同时考虑两者的影响时,其交互作用和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都是显著的,产品价格的调节作用却消失了。  相似文献   
786.
理性主义借助科学技术统治着解释世界的话语权,原来处于思辨领域的理性在现代文明中成了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科学技术的"工具"性发展,削弱了人的个体性,在极端层面成了杀人的工具;哲学的"科学"性发展,使哲学渐渐离开了它的原始诞生地,越来越远离人类生存的实情.科学和哲学由解放人的工具转变为统治人的工具,这时亟待一种合乎存在实际的生存解释.我们看到一种由"信"而到达"爱"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力图达到对生存境域的全机体会,生起"如是"理性并带我们进入"真相"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