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将在2020年底实现现有标准下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与此同时,中国也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在此背景下,贫困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绝对贫困问题将被相对贫困问题替代,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会日益突出,贫困呈现出群体性特征,且贫困不仅是收入问题,更表现为社会排斥和阶层固化。相对贫困治理的目标在于防止脆弱人群陷入贫困、缩小社会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此,中国的贫困治理机制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治理、从超常规转变为常规的贫困治理,而转变的核心是从聚焦贫困地区逐步转变为聚焦贫困人群。  相似文献   
22.
<正> 1.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大师何晏、王弼分别注释了《论语》。然而这两部书的历史意义却大不相同:何晏的《论语集解》标志着汉代经学《论语》研究的终结,而王弼《论语释疑》则宣告了玄学《论语》时代的开始。汉代儒学大家多注《论语》,但已无一家完整注释流传至今,仅剩佚文,并且大多依赖《论语集解》得以保存。由于何晏无可争议的玄学创始人地位,后人往往先入为主,将《论语集解》划入玄学著作范围,然后从中搜寻编者关于“无”、“无为”,“自然”的只言片语,以证明何晏玄学思想。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第一,《论语集解》出自多人之手,是集体编纂的官书,不是何晏本人的专著。据《论语集解》序,参加者除何晏之外,还有孙邕、郑冲、曹羲、荀(岂页)。其中孙邕,郑冲、荀(岂页)都是传统派儒家人物,不是正始玄学家。第二,《论语集解》绝太多数篇幅都是引汉魏大儒的注释,编纂者本人的文字甚少。即使这些编纂者的文字全部代表何晏的观点,其思想倾向也与汉儒无异。可以说,《论语集解》是一部汉代经学思潮对《论语》解释的精粹集,而不是何晏玄学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3.
王晓毅 《文史哲》2005,(6):19-24
郭象认为,“性分”与“时遇”的结合构成了人的命运。由于“时遇”的本质是众生的“性分”所致,且无法探究,因此将个人的“性分”视为命运的终极动因,并以“致命由己”为题概括其命运论。该论彻底否定一切宇宙神秘力量存在,是汉唐之际无神论命运学说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24.
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宁夏生态移民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实施扶贫和生态移民最早的省份,从南部山区向黄河灌区,宁夏对于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和保护山区生态环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在新的形势下,宁夏移民面临着许多困难,这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以提供更多非农就业机会,增加移民资产,关注移民的社会管理创新,保护移入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5.
张湛家世生平与所著《列子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毅 《东岳论丛》2004,25(6):166-170
张湛出身于具有玄学文化传统的山阳高平张氏家族,其祖父张嶷为"元康放达派",后为永嘉南渡的第一代东晋名士("中兴名士")。因放达不羁而为兖州"四伯"之一。在第二代东晋士人"永和名士"的推动下,永和年间(345~356)玄学清谈出现了高潮。但从理论建树看,东晋玄学理论著作的创作,则出现在永和之后,由第三代东晋名士(永和名士的子弟)完成,张湛即属于这一群体。他于隆和元年~太元七年(362~382)之间,通过解释家传道家经典《列子》,完成了魏晋玄学史上的最后一部学术力作———《列子注》。  相似文献   
26.
区域特征、民族传统和低收入纠结在一起,使少数民族的减贫问题成为典型的外部干预下的发展问题。贫困问题浮现表明传统的文化和生计方式已经不足以社会变化,但是外部推动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发展是一个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不断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和发展,不断调整外来干预与社区的适应策略,这构成了反思的发展过程。反思的发展是一个行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市场和社区通过不断调整,从而使发展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27.
10年前发动于农村的社会经济改革,引发了中国农村深刻的社会变迁。社会结构趋于复杂化、多样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增多,从而使社会整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者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整合、社会冲突的特征与现状,提出了调适各种社会力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8.
村庄无疑首先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农民聚村而居 ,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的村落。正像费孝通所描述的 :“在中国乡下……大多数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费孝通 ,1 985 :4)但是 ,村庄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 ,主要不是因为它们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而是因为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村庄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对农民的日常生活构成重要的影响。但是 ,村庄是复杂的 ,一方面村庄与外界的联系是很强烈的 ,这些联系并不仅仅是市场化作用的结果 ,导致村庄与外界联系的一些因素原来就存在于农村社会之中 ;另一方面 ,村庄又表现出很强的排他性 ,这些排他性也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29.
1995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西藏自治区政府联合在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实施旨在探讨资源保护和缓解贫困相结合的“珠峰保护区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项目。作为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式扶贫成功地在项目区建立了参与式发展的机制,项目农户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0.
钱伯斯 (RobertChambers)在《农村发展———将最后的放在第一》(RuralDevelopment -puttingthelastfirst)一书中指出 ,在农村发展中有两种文化 ,一种是学院式的文化 ,另外一种是实践者的文化。前者对发展往往缺少信心 ,多持批评态度 ,而后者对发展持积极的态度 ,很有信心 ,这两者很难统一。他们都自认为在从事发展 ,但由于他们在基本出发点上的不同 ,彼此之间很难沟通和交流 ,并且对对方都有一些偏见 ,有很多时候 ,这二者甚至没有共同的语言可以沟通。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分割正对发展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