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21.
王金胜 《云梦学刊》2004,25(6):15-20
洪子诚史著以新的叙史模型重构当代文学场景和演进轨迹,拓新了当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叙述空间。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当代文学”内涵的从“话语形成”到“自然时空”的悄然转化,导致了“洪史”前后叙史深度和风格上的较大差异;以“一体化“作为文学史观和叙史情节结构缺乏足够的统摄力,对复杂的文学历史场景造成了一定遮蔽。洪史代表了一种在学界具有新的普遍意义的叙史理念、叙史方法,对它的剖析有助于当代文学史研究和叙述的深入。  相似文献   
22.
王金胜 《东岳论丛》2014,(3):190-191
正自1980年代以来,山东电影电视剧一直在全国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有着超越区域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并形成了业内称之为"鲁剧"的特色现象。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在国内学界已有一定学术积累的情况下,如何深化"鲁剧"研究,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学术领域。卢少华、房伟著《山东当代影视艺术的地域化特色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版,以下简称卢著)即为此研究领域内的代表性著作。卢著的出版,不仅突破了现有"鲁剧"研究中常见的评述性、描述性研究现状,而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日常生活"叙事蕴涵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寻找"日常生活"进入女性文本的艺术路径,考察其存在形态和本质含义,对评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思想与艺术得失,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4.
王金胜 《唐都学刊》2005,21(1):132-135
莫言的小说继承并新创了民间传奇的文体、艺术表现手法与创作型模,他以传奇化的形式叙奇记异,存蓄情感,传达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生存、人性状况的执著关注.  相似文献   
25.
儒家文化渗透在废名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构成作家精神生命的根底。儒家的现世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同精神贯穿废名小说创作的始终,并对其文化价值取向起了内在的制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酷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发生于特定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在虐/被虐的二元对立结构中,呈现特定个体或群体的现实处境、生存状态、生命状态和精神状态。处于二元对立结构中的个体或群体往往以强/弱、施虐/受虐、杀/被杀等主动/被动浑然一体的形式出现。“酷刑”作为“酷虐”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更着重于施刑者使用特定刑具和行刑手法,通过一定的刑罚程序,实现对受刑者肉体的惩罚、戕残乃至毁灭,从而在观刑者及更大的社会范围内达到对身体、思想、心理和精神的警戒、规训和控制。“酷刑”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艺术文本中呈现出不同的存在形…  相似文献   
27.
《孔乙己》是鲁迅在多重张力的交织中,探求民族、国家和国人生存境况与生存意义的思想艺术结晶。其张力既存在于反讽所包含的各要素之间,又表现在悲/喜互峙平衡的张力结构和写意/寓言对立统一的张力模式中。本文将叙事分析引入历史—美学方法中,力图展现作品中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8.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承志是一个独异而复杂的存在,其人其文的独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争议和诸多误解误读。如何从学术角度评判张承志的文化人格及诸文本蕴含的文化精神,分析其小说、散文、诗歌诸文本显示出的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嬗变,透视其文体转换的内在精神依据等富有学术挑战性的课题,“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而马丽蓉(以下简称作者)的新作《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为其博士论文修正本。以下简称著作)则充分体现了这种尝试的努力和成就。著作“有针对性回答并解决了课题所潜在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29.
跨世纪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从1980年代小说对诗性乌托邦的营造转向了对当下日常性存在的揭示,回到了"人"和"文学"的起点。这具有重大的文学史意义。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文学的贬低和对日常生活的神化;无法建构起关于自身的连贯的叙述顺序,以缓解一系列"现在"时间的流动所带来的焦虑。  相似文献   
30.
“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叙事,既回归了“五四”新文学的“人学”话语和国民性改造主题,又延续了传统革命叙事中的“阶级”“人民”话语并在“新时期’’路线话语中得以历史化展开。较之“五四…‘新时期”初期的启蒙叙事显示出一种特定历史意识和文化逻辑统摄下的选择倾向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