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综合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发展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单纯的“人的全面发展”或“人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一人本诉求。扬弃极端化“人的全面发展”或极端化“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的综合性发展”,正确处理好个体、群体与类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从而真正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一人本诉求。  相似文献   
42.
技术发展与人的本质表现样态之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发展既是人的本质的外化与展现,同时也内蕴着极为深刻的实践底蕴与人本诉求;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人的发展实现由“人的全面发展”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再到“人的综合性发展”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表现样态不断实现由“人的本质向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到“人的本质向类的复归与发展”再到“人的个体本质与类本质的和谐化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内蕴着主体性、实践性、时代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等理论特色;彰显着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解读实践与社会实践、历时性与共时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以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4.
“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视域”、“中国传承文化视域”以及“现实的社会实践视域”之间的视域融合,构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本解读语境中毛泽东阶级分析法的逻辑起点;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进行深入的文本学解读可以发现,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法中内蕴着一种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诠释范式即实践诠释范式。  相似文献   
45.
社会文明指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社会文明形成于政治国家的历史土壤,是对政治国家的抽离与解构;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分析,社会文明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涵化,是对政治国家的重组与再造;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政治学语境中社会文明的实践本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6.
逻辑起点是现代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性问题,然而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就此问题达成共识,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确立现代社会学逻辑起点界定标准的基础上,认为“现代性”不能作为现代社会学的逻辑起点,真正能够作为现代社会学逻辑起点的是“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7.
中产阶级与政治稳定、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不是一对一的单变函数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互动关系;学术界探讨的只是中产阶级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理想类型”,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中产阶级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演变规律;理性地分析中产阶级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理想类型”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演变规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政治稳定、政治发展、政治参与以及政治社会化具有良好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8.
文本与意义的关系问题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基本问题,不仅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依据与现实依据,而且有着符合其自身发展要求的客观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基本问题总的来说有两个极为重要的理论维度,体现为文本与意义之间共时性的和历时性的理解张力以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实践张力;马克思的实践释义学为我们缓解理解张力与实践张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