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技术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止。技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即自然技术。广义的技术既包括自然技术,还包括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本文旨在广义技术的含义下,讨论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52.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53.
马克思"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重大哲学命题实现了哲学主题的历史转换,生产逻辑、资本逻辑、科学逻辑和自由逻辑共同构成这一重大命题的本体论基础。社会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社会实然性和应然性统一,社会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统一是社会变工程思维的基本模式。"感性的人的活动",社会生产、生活、生命和生态的有机统一,社会现代化、人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构成社会工程思维的三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54.
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笔者首先论述了“科技奥运”在民族凝聚力、文化传播、健康意识、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的人文价值体现,继而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揭示了造成“科技奥运”困境的实质是技术异化的结果,最终阐明消解“科技奥运”的困境必须通过运动价值认识的回归、制定技术使用的新原则、“人文奥运”理念的教育等手段。  相似文献   
55.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把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因而首先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义,但其发现的逻辑路径及其改造世界的价值取向,又使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旨归,人们因此把研究唯物史观重点和选择的表达语境大多集中在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维度,而忽视了唯物史观表达方式的转变和研究维度的方法论指称。然而当代社会实践形态的转变,特别是其典型形态——工程形态,以及"社会工程"范畴的确立,则标志着唯物史观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相似文献   
56.
社会工程——人类消解社会危机的新工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和资源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危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急需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社会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应用基础学科。社会工程以社会问题为出发点,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宗旨,以不同社会规律之间的整体关联、协调的方式方法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建构和选择,探寻促进社会运行的具体模式、发展趋势,消解人类社会危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7.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烈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临着新使命,就是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方法论支撑,为世界历史进程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引领,为人类历史发展中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并存与较量的新趋向提供理论动能,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中弘扬中华文明提供科学理论思维,以更好地回答不断变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58.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顽强奋斗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守正创新”视野中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两个结合”之间相互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在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之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正,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新、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为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构建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