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12.
先秦美学中的“比德”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宝库中的一颗珠玑。“比德”说,作为先秦时代的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涵义是:自然物的性质特征与人的人格品性有相似之处;自然美之所以美,在于它的某些属性特征“似有德者”;自然物可以用来比德拟人。宽泛地说,“比德”即“比人”。  相似文献   
13.
文学艺术是由作家和读者,在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上,共同完成的过程。因而,文学艺术在这两个阶段上所发挥的功用,也自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这里,我们试以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化为分界,把它的功能系统分为两个层次:以作品社会化以后,艺术欣赏过程对读者所发生的功用为一个层次,按一般习惯这个层次称之为“社会功能”;而以作品社会化之前,艺术创造过程对作家本身所产生的功用为另一个层次,这个层次我们称之为“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闭幕式致词     
尊敬的石川忠久先生 ,尊敬的吴云先生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第二届中日学者陶渊明学术研讨会 ,经过紧张热烈的研讨 ,已圆满完成各项议程 ,就要闭幕了。在这里 ,我谨代表九江师专 ,对研讨会的圆满成功 ,表示热烈的祝贺。像上届研讨会一样 ,各位专家、学者就陶学的诸多领域 ,发表了许多新鲜、深入的研究成果 ;同时 ,也对如何进一步繁荣陶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在相互交谈中 ,大家还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办好《九江师专学报》的“陶渊明研究”专栏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这些都是各位专家、学者对陶研所作出的新贡献 ,也是对我们…  相似文献   
15.
一黄庭坚的诗歌审美意识是以其诗歌本体意识为基础的。他的诗歌本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的论述中。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争于廷、怨愤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  相似文献   
16.
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年了。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从欧洲走向全世界,从科学学说发展成为排山倒海的革命运动。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回顾马克思主义早期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它是与我国新文化运动紧联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客居台岛的墨人先生,将自己内心浓郁的乡土情怀,投射于大长篇<红尘>的艺术空间.在艺术描写中,以其关于九江的乡土之恋、乡土之美、乡土之音的艺术表现,鲜活地呈现出浓郁的"九江情怀"和鲜明的"九江色彩".  相似文献   
18.
柳敬中是墨人长篇力作<红尘>中的一个耀眼的"高人"形象.他"高"在何处呢?一是学识高,二是道行高,三是人品高."高人"柳敬中是"道家文化传人"的象征,是作为某种"文化寄植者"而被塑造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近百万字的论著;作为一个“伟大的人民诗人”(郭沫若语),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近千首诗歌。长期以来,陶行知的教育论著,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对其诗歌却很少有人问津,没有引起中国现代文学史,尤其是新诗发展史研究者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应有的疏略。为此,本文试就陶行知诗歌创作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些探讨,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20.
台湾老作家墨人大长篇<红尘>,在揭示中国近现代百年苦难根源的刻画中,用形象的描写,"以文学的形式反思文化",一方面,通过各种不同"文化寄植者"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借用小说人物之口的直接表述,对其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作出了形象鲜明的感性显现,鲜明地呈现出其文化观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