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从林语堂快乐哲学的关键词"醒悟"与"享受"入手,尝试揭示其实质,并就其在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得失进行论述.进而说明林氏小说常是对快乐哲学的主观演绎,因而,其中作者的声音四处可闻.  相似文献   
12.
将20世纪文学中的英雄之死归结为"情绪型"和"信仰型"两类,并分析了"信仰型"的成功和缺陷以及新时期同类主题的超越,由此而阐发了英雄们"杀身成仁"的"仁"的内涵的时代变化。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京华烟云》的写作过程是独特的,可以称其为“翻译性写作”,这一写作特征从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与称谓、文化词汇与谚语、古典诗文引用等几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印证。小说将中文里较具本土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料和事件利用特有的表达方式展现给西方读者,使得文本在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还能保留独特的中国文化意味。但是,林语堂还是无法完美逾越中西文化、语言间的差异,他对某些中国文化内蕴的表达还是有所缺失。  相似文献   
14.
运用萨特的"自欺"理论,分析了中国文人对死亡从认识走向认同,从"自欺"走向直面的过程,同时批驳了关于古典文人死亡意识的两种错误观点,进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现代死亡意识的建立对于新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以来,生命的喜剧意识在中国文人那里逐渐被悲剧意识所替换,这在王国维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但王国维并没有从理论上对悲剧意识进行阐发,而丘景尼则冷静地、有意识地在理论上阐释了悲观道德的内涵、价值,并用以分析当时青年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6.
西部的神性美、自然美让我们这些来自西部地区的人魂牵梦绕,因为那里不仅是我们的故土,更是我们的精神归宿。捧读由丁帆、马永强、管卫中等人编写的《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如饮水解渴,回乡会友,痛快淋漓。老实说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投入地阅读过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了,一则因为我们不专门搞文学史研究,对一般的文学史史著,往往只是抽出其中最为精彩或最新的部分拜读,对其整体的观照极少;二则因为近来很多“重写”的文学史,常常只是借助某个新的文学史理论(而且主要是西方的理论),对现有的文学史进行重编,并没有多少新的史料作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代意义的个性意识只有到五四时期才产生,其根本的标志即是个人时间感的产生。个人时间的发现影响着五四作家作品。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人文传统的差别,这种影响又明显不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