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给出了一种渐变线分析和综合的数值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传播常数沿渐变线变化的因素以及色散效应,能对TEM波和非TEM波传输线的渐变结构作较好的近似处理,得到分析和综合复杂渐变线的普遍表达式。通过计算机优化方法,可直接得到渐变线的设计尺寸。在优化设计中,通过取不同的目标函数,能实现任意频率响应的渐变线。  相似文献   
22.
用两个平行无厚度导体带条逼近有限导体厚度的微带线,通过算术平均法,得到其近似解。近似解与全波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23.
杨万里具有较强仕宦意识的同时,也拥有浓烈的隐逸情怀,这种情怀伴随其仕宦始终,且愈来愈浓。这是其对时局失望后,重新审视人生价值、调整处世方式的不得已举措,折射出其正直高洁的人格。致仕归隐是其保持这种人格的无奈抉择,也是惧祸心理支配下消极对抗现实的一种有效方式。正确认识杨万里的隐逸情怀,对于深化其研究,乃至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研究,皆有重要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茶陵派之名,源于四库馆臣.茶陵派是一个由后人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总结、并予以冠名的松散文学流派,是明代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与文学传统积淀等多种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从外部环境而言,其形成深受明代结社风气之影响;就内部因素而论,它已具备文学流派成立的三个层面特征,即盟主意识、统系意识和风格意识.其形成时间上限当在成化九年左右,至迟不晚于成化十三年左右.  相似文献   
25.
前七子与李东阳之交恶,历经了一个由摩擦到对立的过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郎署文学意识的觉醒与人格意识的彰显、明人矫激意识的影响、时代主流学术转向之浸淫,是几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导致了前七子与李东阳之交恶。由此可窥明中后期主流文学宗尚转向之轨迹,有助于把握明代主流文学发展演变的某些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26.
章梦君  薛泉 《劳动世界》2017,(15):51-52
国务院在全国确定了两个镇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龙港镇是其中之一.龙港镇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镇级大部制的探索.在大部制改革中,龙港镇将原有的41个部门精简为15个"大部门",着重解决人员冗杂,财政负担,政出多头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大部制的缘起,对比借鉴了当前中国区、镇既有大部制改革的经验与不足,重点阐述了龙港镇大部制改革的内容、创新点与基本经验,以期形成一种可推广复制的镇级大部门体制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27.
客观地讲,南宋中后期的江湖词人黄昇隐居的社会文化动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南宋的冗官现象、动荡的时局、以隐蓄名等是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促成了黄昇走上归隐江湖之路。  相似文献   
28.
为词存史、以词娱乐,是黄编纂《花庵词选》的主要动机。南宋“复雅”思潮及诗文选评风气之盛,是《花庵词选》成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9.
"吏隐"是李东阳调和其仕宦与隐逸的折衷之举,是其为自己寻找的一身处台阁的"山林"精神家园,折射出了其思想深处"吏"与"隐"的矛盾.其"吏隐",虽招致了时人的非议,付出了沉重代价,但对其文学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