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生育文化是基于人们的生育行为和实践所形成的一套意义体系,涵盖了人口再生产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议题,更是考察社会再生产机制的切入口之一。文章从生育知识、生育目的以及生育性别偏好等方面入手,分析认为新疆阿克苏、喀什地区的生育文化是以宗教为基础的、有别于现代医学观念的一套观念体系。旨在说明在现代化过程中,当地生育文化的变迁对社会再生产机制产生的内在影响,同时也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2.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社区治理研究进展,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来源中有关我国社区治理的期刊论文为主,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社区治理研究的论文数量、研究机构、作者、被引情况、学科领域和  相似文献   
23.
民族共生发展模式是在对我国民族发展理论及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区别于我国传统民族发展模式的民族发展范式,其核心是“共存”和“共赢”。文章详细分析该模式的具体内容以及形成机理,并依据科学性、系统化及适用性原则,构建了包括“组织模式评价体系”、“行为模式评价体系”及“战略环境评价体系”3个准则层以及9个主题层和30个具体评价指标的民族共生发展战略评价体系,为实施科学的民族发展模式提供了系统化的概念工具体系。  相似文献   
24.
共生理论:民族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理论是生物科学中的一种视野独特、逻辑严谨的描述物种关系的方法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共生理论被注入了超出生物学领域的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共生理论中的进化理念、共同理念、合作理念、互惠理念以及平等理念在不同层面揭示了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民族共生关系是一种多层面的民族共同适应、共同发展的优化路径,要求诸民族在合作竞争机制的驱动下,互惠共生。协同共进。民族关系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形成一种共生能量。  相似文献   
25.
民族关系是民族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共生学的视阈中,民族关系是社会共生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因为"互利性"的"刺激"而产生的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行为.它以民族共生系统中的能量分配为核心内容,受民族共生单元、民族共生度、民族共生环境、民族共生力以及民族共生界面的影响支配,是一种从间歇共生向一体化共生、偏利共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不断发展的民族之间的共生运动.向更高层次的有序化和一体化不断演变是民族共生运动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6.
在国家-社会的二元结构中,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元身份设计,不仅承载着对个体社会属性和情感归宿的基本界定,而且还与国家的意识形态、法律规范以及伦理道德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的根本性保证.近代以来,中国个体元身份的具体内容伴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国民”)向“人民”再向“公民”的转变,社会秩序也呈现出不同的格局和态势.当下中国个体的元身份还处于国家与社会的整合之中,一种整体性的身份设计策略无疑成为了国家构建理性的重要议题.在历史社会学的视阈下,以“人民”和“民族”名义授权的“公民”元身份,能够从当下总体性社会事实中派生出一种基于共同责任和价值观念的组织机制,其核心内涵在于国家的元身份设计与个体在现实层面取得意义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