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论生态美学视野中的当代审美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自我生存方式,然而正是对自然的过度征服和改造酿成了生态危机,使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美走向了悲剧和荒诞、喜剧,也使审美文化面临着价值悖论的危机;生态美学的建设,不但为自然的复活指明了一条出路,其所内蕴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价值取向,也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解释“象”的涵义,对“象”两个重要规定“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分别进行阐释,分析其内在的美学涵义,并试图说明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进而来体现《易》象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及其丰富的美学涵义。  相似文献   
13.
价值论美学,是以价值哲学论为基础、把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来研究的一门学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建立价值哲学理论的必要性,以及审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价值活动,来说明价值哲学论是价值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艺术生产"理论与审美价值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艺术生产”论蕴涵着对商品经济条件下艺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的揭示 ,即审美价值的社会实现和艺术商品经济价值的社会实现的两重矛盾。艺术生产的本质是审美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下 ,审美价值与艺术商品经济价值相互促进、共生共进之路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道”的特点出发 ,论述了庄子之所以推崇“体道”这种以整体直觉为主要特征的审美方式的原因 ,并从体道的基本条件、体道的具体方式等方面阐明只有通过这种超片面经验感性和超有限理性的整体直觉的认知方式才能达到物我两忘 ,天人合一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是我国制定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对于目前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仍具有哲学上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具体论述中阐发关于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是人们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实践,有助于推进民族国家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红色经典”文学建构式、重构式改编获得成功的原因即尊重原著精神,而解构式的改编则基本不被大众所认可。因为解构式的改编往往采用过分扩大英雄人物七情六欲,甚至瓦解人物信仰等方式迎合大众。事实上,“红色经典”文学改编应该既要把握住原作所表现的核心精神,又要体现出现代人的审美追求、价值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永葆“红色经典”的生命力,将“红色经典”文学不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微博客是Web2.0网络技术的最新应用,它革新了人们分享知识的方式,催生了基于移动技术的微型学习方式。本文根据微博客与微型学习互相匹配的特点开创性的将其二者的结合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讨了基于微博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型学习模式,并提出一些相关性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美的热爱与追求是审美活动和科学创造的情感动力,本文试图从审美活动与科学创造的关系入手,就审美活动对科学创造的积极促进作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审美活动与科学创造本属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一是寻美,一是求真。但两者之间又确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同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统一的实践活动。 首先,从相互联系的观点看,真与美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对于真与美相互依存的关系,历来为美学家和科学家所重视,并做过许多有差的探索。曾经有人认为,乐曲可以用数字来谱写,从这一意义上说,数学也是美  相似文献   
20.
审美文化的自律要求就是全面占有人的本质 ,实现人的精神自由。这种本质要求体现在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建设中就是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以先进文化的价值内涵为准则 ,建构以人为本的当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