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马修·阿诺德、T·S·艾略特、F·R·利维斯为代表的英国“文化-文明”传统和以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E·P·汤普森、斯图亚特·霍尔为代表的伯明翰学派,共同建构出当代文化研究的完整谱系,而这二者之间的承继与反叛关系,在昭示着文化研究历时性嬗变的同时,亦构成了其理论谱系中的奇异张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学理论虽已从过去的感悟型、鉴赏型的评点,逐步走向今天学科的科学化和学术的规范化,但文学理论向科学形态的演化,不会自动实现,它的现代发展须有对理论及其研究本身的解剖与反思。文学理论要体现原创性、系统性、个性化、当代性等科学特性,从而构建文学理论的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13.
试析意识形态转型理论对文艺批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西方后工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阶级关系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西方许多学者从各种角度提出了“意识形态转型”理论。本文结合其有关内容 ,试析文艺批评在三个认识方面所受的影响 ,即文艺生产实践过程的意识形态性 ,“症候式”意识形态批评和“形式的意识形态”等。  相似文献   
14.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是20世纪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他直面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深刻的异化现实,提出用"新感性"美学作为救世良方来医治西方现代文明病症.艺术--审美如何实现拯救人类的任务?他通过对艺术异在性本质的深入研究,建构起审美乌托邦大厦.本文试图对他的艺术异在性理论作具体探讨,以期准确把握其文艺、美学思想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艺理论学科面临严重危机和日益凋敝的现实.亟须从近年理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解析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症结所在,并从构建理论的主体性、重建理论的历史维度、挖掘理论经典的潜能、强化问题意识、研究基本理论问题、回归科学定位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寻求理论发展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是从西方舶来的一个文化概念,它与我国一直提倡的文艺大众化有着质的区别,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通俗文化也有相当的差异。它伴随着现代大工业生产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应运而生,是二十世纪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以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带着鲜明而深刻的后工业社会的烙印。首先,在后工业社会的完整的发展体系中,文化不再远离工商业而独立,已由社会的形而上的空间投身于现代产业体系之中,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中提出以“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来…  相似文献   
17.
18.
哈罗德·布鲁姆以一种"对抗性的批评"来坚定守护西方文学与审美传统,通过文学经典的阐释和对审美价值的强调来坚守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以矫枉过正的理论态势来匡正现实文化生态,建构美国的时代文化精神。这是深入理解布鲁姆美学思想的重要路径,并且,无论其丰富的思想和启示意义还是其作为人文学者的历史使命感,都值得研究镜鉴。  相似文献   
19.
金永兵 《学术界》2001,(6):91-97
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是一直纠缠于文学界的一个问题,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现状,通过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分析比较,考察了完整意义上科学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质,并对文学理论的根本特性和科学研究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化研究”的价值与虚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巨大变化,"文化研究"成为对审美文化的新的阐释.本文通过细致辨析我国"文化研究"的理论主张、目的、实质,深入探讨了"文化研究"的理论价值以及它试图取代文学理论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