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康德眼中,没有人有象休谟哲学那样对传统哲学的摧毁来得如此沉重的了。①如果我们把近代西方哲学看成是一个由笛卡尔的“建构”(Construction),经休谟的“消解”(Decon struction),最后到康德的“重建”(Reconstruction)的发展过程,那么休谟哲学就更应置于一个显著的位置。另外,现代西方哲学界纷扬“体谟重新复活”,声言休谟问题尚未解决,依然存在,那么,休谟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本文试说明:休谟哲学是从认识论出发,消解传统的形而上学,但最终结果不仅消解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而且由于导向一种反理性主义而消解了认识论,并想把这一消解置于哲学史背景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3.
最近,劳动部综合计划与工资司、劳动部工资研究所与中国劳动学会工资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按劳分配与现代企业工资制度研讨会”,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客观性、实现形式及建立现代企业工资制度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选取在内地高校学习的藏族大学生193人,以及在藏族自治地区高校学习的汉族大学生183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文化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心理因素进行测量,用以建立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模型。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文化因素—个人因素—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集体主义倾向通过正向影响了个体依赖型自我构念的形成,最终正向影响了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个体主义倾向通过正向影响独立型自我构念,最终负向影响了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说明跨文化群体对新文化的认同存在环境—个人的交互作用。群组比较结果表明,民族类别作为变量调节了水平集体主义对双文化认同整合混合—分离维度的影响,说明民族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影响因素影响跨文化群体对新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构成整个经济肌体的细胞,是形成国民经济系统的基础。现在,我国城市企业所提供的税利,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前进,首先根源于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根源于企业活力。企业  相似文献   
6.
一、脑力劳动支出与收益的非对应性: 社会主义传统工资体制的常态 社会主义改革史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程序选择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强调利益刺激、调整利益关系放在首位;在调整利益关系上,又往往把较大幅度地提高知识分子工资待遇置于突出位置。例如苏联,1987年7月1日实行新工资制度,将工人工资提高20—25%,  相似文献   
7.
青海古代移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的最初移民,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发现,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海高原便有早期人类活动。早期人类分别在海拔1800~2000米的青海东部、海拔2800米的柴达木诺木洪地区、海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剖析斯大林模式的产生、发展过程,深入论证了传统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确立有其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顺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工业化初期运转良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模式。然而,传统经济模式与生俱来地具有僵化、呆滞的弊端,缺乏自我调节的功能,难以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弊端外现,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始对传统经济模式进行扬弃,建立符合科技进步趋势,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以保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在苏联最终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这种模式普及到诞生不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财产制约形式,推动了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又具有过渡性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势必会遇到挑战。本文试对苏联所有制的形成进行历史考察,这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科技、经济与人口分布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形成了贯穿古今的三次大循环与两次三重模式转换。 第一次大循环始于人类社会起点,终止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前。循环链条为:古代直观科学、手工工具→自然经济→人口微观分散、并有少量古代城市。 第二次大循环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止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循环链条为:近代实验科学、机械系统→近代商品经济→人口微观点状集中、城市化形成。 第三次大循环始于十八世纪思想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至今仍在继续。循环链条为:现代理论科学、自控机械系统→现代商品经济→人口微观网状分散、城市规模扩张。三次循环的逐级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