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在贯彻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个基本的事实,四川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巨大落差,尤其是地方病防治问题形势严峻,地方病不仅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有的病种患病率居高不下,甚至呈蔓延趋势,已经影响到区域和谐和社会稳定。“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民族群体健康,从而制约区域生产力发展,有的小区域甚至出现生存危机,个别少数民族家庭存在消失危险。本调查报告从根源的、构成因素的、制度的、体制的、技术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多视角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对策及建议,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2.
延安精神是"中国民族工作的摇篮,是中国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发源地".民族高等院校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广大师生艰苦创业,埋头苦干,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加强以师资队伍为核心的三支队伍建设,务实民族高等教育的基础;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3.
在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中,建立民族院校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从50年代起,我国陆续兴办了13所民族院校。50年来,民族院校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族院校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在民族高等教育中也同样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1998年,我国13所民族院校的在校本科生近35000人,仅占全国高校1.2%的…  相似文献   
24.
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的落后根本在于核心就业能力的差异.应通过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消除少数民族与汉族间核心就业能力的差异,使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劳动力纵向分割趋于一致,实现少数民族全国范围的跨区域的流动和迁徙,才可能改变世居和聚居的传统模式,从而最终解决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25.
论述了建立民族工作学学科的目的和意义、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名称和内涵、学科性质和理论特色,以及学科地位和基本体系,论证了建立民族工作学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民族工作学应为法学门类民族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与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二级学科并列.  相似文献   
26.
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育“四有”人才之目标,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7.
文章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重庆市黔江区三个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现状的调研 ,认为上述三个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 ,高级人才缺乏 ;人才结构与行业、地区分布不合理 ;人才流失严重 ,引进困难。民族地区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增强人才意识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与此同时 ,国家应当制定民族地区人才发展的优惠政策 ,对民族地区人才发展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28.
民族教育是一个特殊的开放复杂巨系统,呈现出层次性、开放性、非线性等特征,以复杂性科学的视域审视中国民族教育的研究方法,至少包括三个交互的层次: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整体论的方法论;二是田野研究、实证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实验研究、超学科研究等研究方式的综合集成;三是以问题为导向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各种具体方法技术。三个层次共同构成民族教育研究方法的复杂性范式,有利于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创新性成果的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