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是现代产业组织的核心内容。这方面的研究从其创立到目前,有了很大的理论进展。本文拟对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理论在同外的进程做一简要的评述。 一、市场结构 这是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正统SCP分析最为重要的研究主题。产业组织理论能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主要归因于对市场结构的开创性研究。  相似文献   
3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及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形态的划分需要考察这个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这一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在这里,生产力是最根本的标志.同样,同一社会形态内部演进阶段的确定,也主要地取决于这一阶段上的生产力水平.更具体地说,取决于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或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一般地讲,该社会形态内部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动和演进,也就是以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变动和演进.我  相似文献   
3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经济理论马建堂杨正位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贯坚持经济工作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①的思想。他高瞻远瞩,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  相似文献   
34.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究其实质是为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优化的制度环境。改革已经八年,它在实现这一目标上取得了多少进展,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了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改革方案应当如何设计和调整,这是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体制和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同志都应冷静思考并给予回答的问题。本文仅做引玉之砖,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3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农民人数众多,农区之间差别也很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农村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描述农业生产状况,反映农村发展进程,揭示农民生活情况的重任。农村统计数据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繁荣稳定农村经济社会,推动农民全面小康的基础性资源;是党和政府客观了解三农发  相似文献   
36.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国家统计局。60年来,新中国统计始终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建国后,在一无机构人员,二无经验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比较快地建立了统计组织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和涵盖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满  相似文献   
37.
如何加快和深化体制改革?这是当前全国人民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的重要课题,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精神的,关键所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不能不涉及到一系列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当前的改革环境?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判明当前改革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等等。这些,在以下发表的我院部分博士生的笔谈中都有所反映。尽管每个作者的视角不尽相同,但每篇文章都提出了值得重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38.
2011年3月18日三月的北京,草木吐绿,春意盎然。今天,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欢聚一堂,共同分享我国统计科研的最新优秀成果,共同见证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共建"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统计研究院"协议的签署和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统计研究院的诞生,并喜闻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统计学专业成为国家一级学科,高校同时设立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这对于全国广大统计科研、教学等理论研究者和奋斗在一线的广大统计工作者,是一个多喜临门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39.
经济超大规模性,是一个经济体依托超大规模的人口、国土空间、经济体量和统一市场所形成的叠加耦合效应,在运行效率、产业构成、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全球影响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特性。经济超大规模性使我国在生产率持续提高、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高水平创新创业创造、孕育世界级都市圈和城市群以及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等方面具备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经济超大规模性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大范围地动员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统筹布局区域发展、重视基础产业发展、持续丰富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所取得的。未来要充分依托和发挥经济超大规模性优势,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全球地位的提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  相似文献   
40.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